二是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新签约项目139个,合同资金459.86亿元,创历史之最。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3个,10亿元以上(含10亿)项目11个。包括投资50亿元的中车智能交通产业园、投资25.5亿元的碧水源环保产业园项目。星火有机硅年产能突破50万吨,产能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主营业务收入近40亿元;世界500强企业卡博特实现税收8000万元,亩均税收100万元。
三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全力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基本完成核心区5300余亩土地征迁工作,签订投资30亿元的农业园建设框架协议;中绿恒草坪科技在“新三板”挂牌;加快6.8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柘林、艾城、三溪桥、白槎等乡镇获评江西省第二批生态乡镇;成功创建“永修香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云居生态中华鳖”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柘林湖香米、云居大米被评为“中国好粮油”产品。
四是三产业态亮点纷呈。2017年共接待游客750余万人次,创旅游社会总收入60余亿元。同时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先进县”,柘林镇被评为“江西省美食之乡”“江西省旅游风情小镇”;艾城镇被评为“全省商贸特色小镇”;易家河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恒丰酒业等3家企业产品获评“江西老字号”。引进了投资15亿元的五洲国际大市场项目;与省金控集团、申通集团、韵达集团签订现代智慧物流园项目框架协议,有望打造成为快递行业转型升级的全国性样板;推进金融发展,引进爱施德、多来点两家网络小贷公司,占据全省七分之一。
两个思路:一是扶持壮大传统产业。永修县有机硅产业是全省2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为充分发挥有机硅产业规模优势,我们通过成立有机硅产业联盟,建设有机硅孵化基地和有机硅创新中心,积极引进高附加值的有机硅终端产业项目和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项目,不断提升产业研发能力、孵化能力,促进有机硅产业链不断壮大、延伸。
二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为实现产业结构由有机硅一业独大转向多点支撑,我们提出打造“3+1”产业,即除有机硅及精细化工产业外,重点打造高端装备、新型电子和孵化器产业。去年以来,永修县新引进高端装备产业项目21个,合同资金220.68亿元;新型电子产业项目19个,合同资金23.5亿元;孵化器产业项目6个,合同资金29.6亿元。特别是有两个产业项目振奋人心,将开创永修县工业新局面,带来除有机硅外的另外两个百亿产业。投资50亿元的中车智能交通产业园项目,年产3万辆新能源物流车、3万辆新能源特种车、100辆ART智轨电车。环保装备产业,引进了投资25.5亿元的碧水源环保产业园项目,目前正在加快组建江西省环保投资集团。
建成区提升成效明显。累计投入1.2亿元,实施城市创建项目28个。重点打造了建昌大道示范街,完成了新城大道人行道、白莲广场整体提升、白莲路花坛改造、建成区污水管网等一批改造提升工程,实施了南山路、永昌大道等一批路灯亮化工程,建成和改造了农贸市场、小广场、停车场等36项“五小工程”,新增停车位近千个,进一步解决路不平、灯不亮、车不畅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投资8000余万元,启动“智慧永修”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投入1600万元推行城市环卫市场化运作。理清城市公交股权,重新规划公交线路,新增新能源汽车70余辆。投入700余万元,改造城区道路交通设施。实行建昌大道车辆禁停、城区部分路段大货车禁行,开展打击非法营运、整治超载超重、整治渣土运输等系列交通整治行动,大力整治城市占道经营、乱摆乱放、广告乱挂等现象,严格实行城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理,还路于民、还净于民。
启动了316国道永修大桥、县城至星火工业园快速路等交通重点工程,城市公交运营完成重新招标,新增7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群众出行越来越便捷。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解决城乡就业岗位7000余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9亿元,发放金额位居全省第一;扩大社保覆盖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达21.15万人,并安排4000余万元为2387名被征地农民购买养老保险。全面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为2.17万人发放低保金7678万元,增发515万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投入1.2亿余元,实施了一中、二中扩容等城乡数十项校建工程,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有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完成116个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公有化建设,免费救治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尿毒症、儿童先天性心脏病1047例。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县老年妇女儿童体育活动中心扩建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期评估。脱贫攻坚力度空前。打好精准识别、结对帮扶、基础建设等组合拳,安排县本级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统筹各类资金共投入1.09亿元,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创新健康扶贫模式,筑起“六道保障防线”,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率先在全市出台教育扶贫“星光计划”,保障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全年预计实现2704人脱贫、2个贫困村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