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信国
儿歌的“春天在哪里”?
新华网首页
时政
国际
财经
高层
理论
论坛
思客
信息化
房产
军事
港澳
台湾
图片
视频
娱乐
时尚
体育
汽车
科技
食品
新华网
田信国
国家一级编剧 词曲作家
儿歌的“春天在哪里”?
儿歌的“春天在哪里”?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320/dddc7e7166144926a616e6e1e88b49f6.mp4
儿歌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首好的儿歌不但可以帮助孩子获得艺术上的熏陶,还可以引导孩子向上向善向美,受益无穷。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我们该给孩子们传唱什么样的儿歌?为什么今天的孩子还在唱着几十年前的儿歌?对于儿歌创作的现状,国家一级编剧、词曲作家田信国给出了他自己的见解。
精彩观点
1
田信国
儿歌能影响孩子们的成长
儿歌能影响孩子们的成长
对孩子来说,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个如影随形的的小伙伴,甚至可以一直伴随着他们终老。儿歌能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对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都会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作用。一首好的儿歌我认为要具备三点:第一是快乐心灵,第二是善良性格,第三是正确三观。
1
田信国
儿歌内容要符合孩子的成长和特点
儿歌内容要符合孩子的成长和特点
儿歌的创作我觉得就是四个字——简单、好听。相比成人歌曲,儿歌不能太复杂、深奥,要符合孩子的成长和特点,否则在对歌词内容无法理解的情况下是无法获得他们喜爱的。儿歌的好听要在节奏上更加简单,旋律要朗朗上口,歌曲要好学、易记、易传播。
1
田信国
如果把儿歌比作食物,现在的儿歌普遍营养不足
如果把儿歌比作食物,现在的儿歌普遍营养不足
现在音乐市场上的儿童歌曲有很多,但是特别优秀的却比较少。如果把儿歌作品比作食物,现在的儿歌普遍营养不足。首先,一些年龄较大的作者不了解现在孩子的特点,加上现在孩子们的“胃口”高了,知识面广,如果音乐教材和老师仍然去传授一些以前传统、经典的作品,远远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此外,社会的“音乐餐厅”太杂,一些相对质量高的儿童歌曲没有好的传播渠道,导致孩子们没有办法自己去选择。
1
田信国
儿歌不是‘小儿科’,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儿歌不是‘小儿科’,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儿歌要属《学习雷锋好榜样》。可能很多人把儿歌当做是一个“小儿科”,认为儿歌不过是几句简单的话和旋律,但我觉得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这次疫情期间,我创作了2首儿歌,《真想快快见到你》和《亲爱的老师 好久不见》,表达了孩子们对春天的憧憬和对重返校园的渴望。
嘉宾简介
田信国
国家一级编剧 词曲作家
系列访谈
往期对话
王洪添:让城市更智慧 让企业更智能
张云泉:“高大上”的超级计算离我们并不遥远
郝国江:让瓷器“生命”延续下去
叶国兵:打造新时代“公安铁军” 护航江西高质量发展
肖志峰:依托好山好水 深耕绿色产业
陈润生:大数据“看病”离我们还有多远?
最热访
会客厅
系列谈
发布厅
现场感
01007029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