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11/19 08:49:33
来源:江西日报

科技孕育2.5亿元“鳗鱼谷”

字体: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新干县三湖镇的湖坪鳗鱼生态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并非传统鱼塘,而是一座座现代化的钢结构大棚。大棚内,217口养殖池整齐排列,循环水声潺潺,池底涌出的细密气泡为水面铺上一层“白纱”。这里,正是当地新近崛起、年产值高达2.5亿元的“鳗鱼谷”。

  “可别小看这些气泡,这是鳗鱼的‘生命线’。”基地项目负责人柯玉彬介绍,鳗鱼对水体溶氧量和温度要求极为苛刻。为此,基地打造了循环水、恒温、增氧三大系统,形成高密度养殖模式,让养殖过程告别“靠天吃饭”,实现了单位产量和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为确保‘鳗鱼谷’平稳运行,我们不仅新建了3公里10千伏专用线路,安装3600千伏安专用变压器,打造了一条可靠的能源动脉,还通过网格化服务指定专人对接,实时监测用电负荷,确保基地用电万无一失,为鳗鱼创造一个最佳的生长环境。”国网新干县供电公司三湖供电营业站站长朱亚勇说。

  在稳定能源的支撑下,基地的科技系统得以全力运转:智能温控系统将水温常年恒定在28摄氏度的最佳区间,循环水系统保障水体常年洁净,微孔增氧系统让溶氧量始终维持在安全线以上。今年2月投产以来,首批投放的700万尾鳗苗长势良好,预计年底可达产上市,年产商品鳗2500吨,主要出口至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国际市场。

  “鳗鱼谷”的蓬勃发展,不仅将高科技农业落在实处,更将效益惠及于民。目前,该项目有效带动周边6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每年为当地群众增收350余万元,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据悉,基地下一步将引入精深加工,建设冷冻库和自动化烤鳗生产线,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让这条“金鳗”游得更远,价值更高。(李福孙 记者 李歆)

【纠错】 【责任编辑:唐子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