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新华网发新华网南昌11月19日电(吴亚芬)在15个国家建成23个“天工学院/工坊”;培训海外学员超过3000人次;12个项目获得合作国政府或教育部门表彰……18日,中外职业教育合作与“天工学院”建设发展研讨会在南昌开幕,会上发布《江西省“天工学院”联盟建设成果报告》,一连串数字彰显着江西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今年6月,由101所省内高校及18家企业共同组建的江西“天工学院”联盟成立,旨在推动职业教育“伴企出海”和国际产教融合。联盟自成立以来,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通过搭建海外办学平台、输出中国职教标准、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等方式,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
成果报告显示,截至今年11月,全省已有13所成员院校在泰国、巴基斯坦、赞比亚、匈牙利等15个国家,建成23个“天工学院”或“天工工坊”,累计输出专业标准42项、核心课程136门,培训海外学员超3000人次。其中,85%的学员毕业后进入中资企业或本土优质岗位,12个项目获得合作国政府或教育部门表彰,形成了“平台共建、标准共输、人才共育、文化共鉴”的良好发展格局。
在平台建设方面,联盟院校多点布局,构建了覆盖广泛的合作网络。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构建了“7国8坊”的全球化办学网络,匈牙利“中文工坊”成为中东欧地区商贸类职教合作的新亮点。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与巴基斯坦共建的“中巴国土资源学院”运行良好,成为中巴职教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联盟院校与吉尔吉斯斯坦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建“天工学院”,目前已完成18所院校的遴选与专业对接,未来将成为服务“一带一路”与上合组织合作的重要载体。
在标准输出与人才培养上,成果同样令人瞩目。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将“陶瓷与雕塑技术员”职业标准成功纳入卢旺达国家体系。各校累计开发并输出大量融合本土需求的国际化课程,通过“中文+职业技能”、订单式培养等多元模式,为合作国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
目前,联盟院校已覆盖亚、非、欧、南美多个国家,涉及经贸、粮食、陶瓷、旅游、交通等多个领域,既输出了中国职教经验,又精准对接了合作国家产业需求。展望未来,联盟将继续整合全省优质资源,深化多方协同,拓展合作领域,完善学分互认机制,致力于持续提升江西职教的国际化水平,打造“赣教出海”品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