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江西奉新始终将“民生优先”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坚决保障民生投入、坚决优化政策供给和坚决健全长效机制——“三个坚决”举措,筑牢“民生优先”的坚实基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品质。近日,新华网邀请江西省奉新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陈伟做客新华全媒访谈,围绕“民生”话题与广大网友展开深入交流。

新华网:奉新如何定义新时代的“大民生”观?在财政投入、政策制定中,如何体现“民生优先”的序列,确保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民生实事久久为功?
陈伟:奉新县地处赣西北,是一座山川秀美、人文荟萃的千年古邑。这里因“弃旧迎新”而得名,更以《天工开物》作者、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故乡而闻名。33万勤劳质朴、务实创新的奉新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生生不息的奋斗故事。近年来,奉新锚定“经济强县和特色名县融合发展”的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迈出坚实步伐。在这一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
我们对新时代“大民生”的理解,早已超越传统意义上“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它是一个内涵更丰富、层次更全面的系统性理念,至少涵盖三个维度:一是基础民生,要持续巩固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筑牢民生安全网;二是品质民生,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涵盖优美生态、文化供给、消费安全与社会治理,全面提升生活品质;三是发展民生,强调通过创造公平机会、畅通上升渠道,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可以说,“大民生”是贯穿群众生活全链条、覆盖生存发展全周期的整体性理念。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以“三个坚决”确保“民生优先”落地见效:一是坚决保障民生投入。在编制财政预算时,优先足额安排民生支出,确保其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比重持续提升。即便面临财政压力,也要通过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把“真金白银”精准投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今年以来,全县民生支出达31.82亿元,同比增加5.9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4%。二是坚决优化政策供给。所有政策制定都坚持“民生导向”,建立从群众“急难愁盼”中征集和筛选项目的机制,将民意诉求转化为具体实事。每年通过人大票决确定10件重点民生实事,确保政策不悬空、能落地、见实效。三是坚决健全长效机制。我们着力构建“谋划-投入-建设-管理”全周期工作机制,杜绝“形象工程”。通过强化督查考核与绩效管理,确保每一分钱花出效益,每一件事办到实处,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新华网:在“一老一小”、教育医疗、就业保障、城乡环境等群众最关心的领域,奉新解决了哪些具体问题?同时,在运用“城市大脑”、数字赋能,实现“智慧民生”“无感”便民方面有何创新?
陈伟:在“有感”服务方面,我们始终秉持“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的信念,用行动诠释“人民至上”。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不回避、不推诿,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例如,西门金街“梗阻”二十年,我们将其视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成立专班反复上门沟通、宣讲政策,最终顺利拆除8户4栋老屋,打通了周边发展的“血脉”;为满足市民亲水需求,我们在潦河之畔规划建成了总面积18.8亩、岸线长290米的锦绣湾天然泳场;实施“奉心育苗”行动,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营造温暖健康的成长环境;对流动摊贩并非“一禁了之”,而是主动规划设置19个便民服务点,有序安置277个摊位,并引导发展“后备箱集市”,让市民生活更便捷、城市管理更有温度;县财政出资1945万元,为41所学校安装1600多台空调,惠及师生3万余人……这些看似细微的“小事”,实则是关系千家万户幸福的“大事”。

在“无感”治理方面,我们积极推动数字赋能,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六大行动”,对接省“赣服通”5.0版,持续丰富“奉新分厅”服务功能,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100%;创新推出“奉新社区码上办”二维码,群众扫码即可反映下水道堵塞、噪音扰民、停车难等问题,实现“一码办、简化办、马上办”;以入选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为契机,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群体,系统构建标准化、精细化、多元化的服务供给体系,推动社会救助从基础兜底向发展赋能转型,相关经验被评为全省民政领域改革优秀案例;通过“就业之家”小程序、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智能感知体系等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让广大市民群众在“无感”中享受便捷服务。
新华网:优质的民生服务如何成为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留住人才、激发社会活力和促进消费升级的软实力和硬支撑?
陈伟:首先,优质的民生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软实力”。完善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能够有效减轻企业和员工的后顾之忧,让企业专注经营、安心发展,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其次,它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硬支撑”。今天的人才竞争,不仅是薪酬的比拼,更是生活品质和发展环境的较量。一流的公共服务配套,正是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的“强磁场”。再次,它能有效激发社会活力。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增强民众的安全感与获得感,让大家敢于消费、乐于创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最后,它直接促进消费升级。民生福祉的提升,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信心增强,能够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推动消费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

对奉新而言,我们坚持把新增财力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大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市更新等领域的投入,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环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通过构筑这样的民生高地,我们正不断夯实吸引投资、汇聚人才、激发活力的综合优势,努力形成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