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10/09 16:16:43
来源:吉州区樟山中心小学

江西吉安:以“币”为桥育全人

字体:

  近年来,江西吉安吉州区樟山中心小学创新推出“青樟币”评价体系,构建“评价激励联动”三维机制,通过“一币促五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以币为标,量化五育标准学校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要求转化为具体行为指标,通过“青樟币”实现量化评价。德育方面,将文明礼仪、品德表现等纳入获币范围,班主任按周发放,班级汇总评比,营造“争币促行”氛围。智育方面,课堂表现、知识拓展及跨学科思政实践(如课本剧)均纳入奖励,激发学生求知欲。体育方面,结合“国球课程”,将乒乓球训练、运动会表现等纳入奖励,设立“体育专项币”,鼓励学生参与锻炼。美育方面,艺术创作、文化活动参与等可获币,优秀成果额外奖励,提升审美素养。劳育方面,学生在“劳动工坊”完成旧物改造、校园及家庭劳动后,凭记录获币,劳动成果可售卖兑换更多币值,实现“劳动有价值、实践有激励”。

  场景激励,搭建实践平台学校通过“场景化活动”激发五育实践活力。青樟贸易节设置物质兑换区(如学习用品、体育器材)和服务体验区(如“免背券”“与校长投篮券”),强化“努力即有收获”的认知。流动红旗转币机制中,班级获流动红旗后可转化为青樟币,纳入班级基数,强化集体荣誉感,推动五育要求在班级层面落地。

  家校社联动,形成协同合力学校延伸五育实践场景,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家庭端发布“家庭青樟任务清单”,学生完成家庭劳动、亲子阅读、家乡探访后,由家长拍照记录,经学校审核获币,实现“校园五育”与“家庭五育”无缝衔接。社区端与社区、村委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乡土实践,将实践兑换青樟币,将“爱家乡”的育人目标融入社会场景,强化五育的生活化、本土化落地。

  制度IP双保障,构建长效机制学校建立“青樟之行”制度,招募学生行长、年级负责人管理青樟币存储,每个学生建立个人账户并设置利率,存得多利息也多,保障体系稳定运行。同时,打造青樟文化IP,设计吉祥物“樟晓晓”(融入红绿古三色元素)、创作校歌《青樟之歌》,在青樟币第二版设计中嵌入“樟晓晓”形象,通过文化符号强化学生对“一币促五育”的认知,增强学生认同感,实现长效传承。孙书江、江欢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