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步入江西南昌凤凰沟景区,粉黛花海如云霞般肆意铺展,醉蝶花在微风中轻盈舞动,百合花则以洁白与金黄巧妙点缀其间,美不胜收……
近年来,凤凰沟景区凭借特色樱花、“啃秋”文化节等IP,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数据显示,2024年景区综合收入成功突破8000万元大关,带动了周边3个村庄的经济发展,当地人均增收达1.2万元。从“生态佳”到“生态+”,这片占地4.5万亩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将传统农俗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农文旅协同发展的振兴之路。
红壤丘陵的绿色发展密码
“我们始终坚守‘生态基础设施化’理念,把水系、林地等自然系统当作关键基础设施予以精心保护。”凤凰沟景区负责人肖重飞介绍。景区创新采用“茶中有花、花映茶海”的立体种植模式,在数千亩茶园中巧妙套种樱花、玉兰等二十余个品种的观赏树种,成功打造出四季更替、色彩斑斓的丘陵花海景观。

这种独特的微地形处理技术,不仅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更通过丰富的视觉层次,构建起“春赏樱、夏观荷、秋品粉黛、冬览银杏”的生态景观矩阵。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上,景区建立了“科学预警+实时管控”机制。通过智慧票务系统深入分析游客画像,确保单日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60%,并借助门禁票务系统实时监测游客流量。
此外,景区增派保洁人员,配备分类垃圾桶,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定期开展消防演练,确保设施完好无损,保障游客安全,提升旅游体验。2024年,景区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即便在节假日单日最高峰达3万人次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98%的森林覆盖率,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和谐共生。

“生态农业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负责人肖重飞表示,景区自创立以来秉持着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目前已建成2100亩生态茶园、1000亩蚕桑基地,并推出“蚕桑宴”“茶居”等特色餐饮住宿项目,形成了“春品茶、夏尝桑、秋摘果、冬食宴”的四季产业链,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从历史传说到沉浸式体验
凤凰沟的文化基因深深扎根于历史与农耕的双重土壤。景区入口处,展翅凤凰雕塑静静伫立,诉说着唐伯虎骑凤脱险的传奇故事;在蚕桑丝绸博览馆内,甲骨文记载的蚕桑历史与现代纺织机具交相辉映,形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茶文化园中,游客可亲手体验从采茶到奉茶的全流程,深刻感受“茶礼感恩”的东方智慧。
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景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心打造了“茶文化+蚕桑文化”双主线课程体系。“学生可以在茶海中亲手采摘茶叶,学习炒茶、揉捻技艺,还能参与蚕丝被制作。”研学教育基地负责人介绍。2024年,景区累计接待研学团队5.2万人次,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地方文化保护方面,景区采用“企业+社区+传承人”模式,积极支持前岭银毫制作技艺、桑叶馒头制作技艺等5项非遗项目入选市县级名录。通过举办非遗文化旅游节、设立樱花集市展销社区产品等方式,让本地农民成为非遗的实践者与受益者。“去年我们的桑叶馒头销售额突破50万元。”参与项目的周边村民吴忠飞说。
“啃秋”文化打造农趣新标杆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凤凰沟的葡萄、橘子、火龙果挂满枝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为打造专属于秋天的文化IP,2024年10月,首届凤凰沟啃秋文化节开幕,首周便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社交媒体话题阅读量突破300万次。

10月1日,第二届啃秋文化旅游主题活动将再度启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持续到12月。活动精心策划了抓大鹅挑战赛、啃火龙果趣味赛、滚南瓜接力赛等一系列妙趣横生、活力四溢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让游客在“啃”的乐趣中尽享秋日韵味。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江西首个沉浸式‘啃秋’主题活动品牌。”景区负责人肖重飞表示,通过“啃秋”IP的深度运营,凤凰沟正从单一的观光景区,逐步转型为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虞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