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9月25日电(王晓震)“原来微短剧是这么拍出来的……”来到位于江西鹰潭余江的拾方光影影视基地门口,几个机位镜头正对准短剧男女主拍摄,现场导演盯着屏幕指挥调整角色状态,这一场景吸引过往市民的围观。

在位于江西鹰潭余江的拾方光影影视基地,剧组正在拍摄。新华网 王晓震 摄
走进影视基地大楼内部,宛如进入一座影视大观园,这里汇集了常见的商业店铺、医院、机场、教室等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特色室内场景,剧组工作人员拉着服装道具穿梭于楼上楼下。
对于影视拍摄来说,“场景”就是生产力。
“基地共有160余个室内场景,12个剧组可以同时拍摄,适合现代都市剧、年代剧、仙侠剧等多种影视类型。”拾方光影联合创始人张俊杰说,这里场景连贯,能节省剧组转场时间,吸引剧组近悦远来。

图为位于江西鹰潭余江的拾方光影影视基地。新华网发
然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栋废弃的楼房。当时,微短剧行业正“忽如一夜春风来”,当地瞅准短剧行业潜能,认为既能提升城市知名度,还可以带动文旅消费和就业,经多次实地考察、洽谈,引入拾方光影落户。
项目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好。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当地围绕微短剧产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等10个关键问题,量身定制10条支持政策。同时,成立微短剧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影视服务中心,设立剧管家,在运营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
“影视基地正式运营以来,吸引全国各地剧组入驻,拍摄微短剧几百部。”张俊杰说。

图为江西鹰潭余江拾方光影影视基地内的“机场”部分场景还原。新华网 王晓震 摄
轻体量也能蕴含大能量,短篇幅或可引来长流量。“入册群演已有3000多人,基本都是鹰潭本地人。”张俊杰介绍,无论是照看道具库,还是为剧组提供餐饮、交通等服务,都能看到附近村民们的身影。
不少行业专家认为,微短剧正被许多网友晋升为新的“下饭剧”,但要想保持微短剧的灵气和人气,既要创意和巧思,也要贴近大众生活。为此,余江区通过“引资源、育人才、拓市场”三管齐下,深耕内容生态,让好的故事立得住,以“微而精、短而美”为方向,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