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9/04 15:52:51
来源:新华网

党徽映初心 先锋在赣鄱|徐虎晟:听懂矿浆的“心跳”

字体:

  

  在江铜集团德兴铜矿泗洲选矿厂的浮选车间里,灰黑色的矿浆在设备中不停翻滚,无数泡沫时而聚集、时而散开。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只是工业生产中寻常的场景,但在徐虎晟眼中,这些泡沫的细微变化,都如同矿浆的心跳,而徐虎晟用十四年如一日的坚守,倾听着其中的奥秘。

  作为一名浮选工,徐虎晟的工作日常就是与这些矿浆打交道。德兴铜矿采用的泡沫浮选技术,需在磨碎后的矿浆中加入特制药剂,让有用矿物黏附在气泡上实现分选,而矿浆的PH值、泡沫形态等细节,直接决定着生产指标的好坏。

  日常工作中,她总是守在机台旁,目光紧紧锁定着矿浆与泡沫,一旦发现疑问,就立刻“刨根问底”,并把每一批矿石的特性、药剂配比、产出数据等信息,密密麻麻记录在笔记本上。

  凭借这份细致与坚持,她的生产指标走在了班组、工段前列,2015年,她成为当时德兴铜矿最年轻的女劳模。

  2020年,钼价飙升,可泗洲选矿厂的钼回收率却常年卡在20%左右。铜回收偏好高碱环境,钼回收却依赖低碱环境,这对“矛盾体”成为制约生产效益的“瓶颈”。

  徐虎晟带领团队聚焦分选技术,联合多部门组成“厂内+厂外”联盟,从试用新型药剂,到更换管路材质,再到设计自动反冲装置,一步步摸索、一次次尝试。终于,团队研究出“铜钼共生精准抑硫和谐分选技术”。钼回收率提升到70%。曾经不起眼的副产品,成为矿山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简单点说就是解决问题。”这是徐虎晟对创新的理解。自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她带领团队聚焦生产中的实际难题,开展器具改良、作业设施改进等项目,把创新理论落地到生产实践中。截至目前,工作室已完成60多个攻关课题,斩获1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

  不仅自己深耕技术,徐虎晟还把培养青年人才当成重要使命,让工作室成为青年成长的“孵化器”。她定期开设技能培训课堂、举办劳模讲座,把自己十四年的从业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青年员工。多年来,徐虎晟工作室先后带出53对师徒,培养出劳模、工匠、技术能手等20余人。

  从坚守机台倾听矿浆“心跳”,到攻克难题推动技术创新,再到倾囊相授培育青年力量,徐虎晟就像一朵在铜矿土壤里顽强生长的“铜草花”,扎根一线、默默奉献。

作者:戴艳 王中庆

出品:江西省委组织部

摄制:新华社江西分社星火工作室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