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8/28 09:35:31
来源:江西省袁惠渠工程管理局

袁惠渠灌区:多措并举保灌溉 渠通水畅促丰收

字体:

  当前,正值夏粮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明显增大。江西省袁惠渠灌区作为保障赣西地区重要粮食高产片的大型灌区,始终将保障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通过项目建设、数字赋能、科学调度、联动协作等举措全力以赴保障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在夏粮丰收季交出一份“渠畅水清、仓满囤实”的答卷。

  江西省袁惠渠灌区渠首枢纽工程引水入渠。 章玥 摄

  工程升级护命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袁惠渠灌区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加速推进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尾工施工。近年来,灌区“十四五”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83亿元,完成渠道治理40.02公里、渠顶道路修建45.1公里及水工建筑物更新改造227座。通过优化渠道断面设计、铺设防渗衬砌等措施,整治渗漏病险问题,提升骨干渠系输水能力。

  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北干渠丰溪段建成后将灌溉用水输向广袤田畴。 章玥 摄

  智慧赋能润良田。江西省袁惠渠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为“省袁管局”)大力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布设干支渠水位测点81处、流量测点73处、视频监控站点140处、闸位监测设施38处,增设量测水设施41处,构建覆盖水情、雨情、工情及墒情的立体感知网络,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端远程控制闸门启闭,动态调整水量分配,提升了响应速度与调度精度。

  袁惠渠总干渠珠珊段清流奔涌。 章玥 摄

  科学调度强管理。省袁管局以优化配置水资源为核心,构建“实时监测—动态研判—精准调控”管理体系,基于雨水情等监测数据,结合农作物生长周期及不同生育期需水规律,制定供水计划,推行“浅湿交替”“轮灌续灌”等供水模式,避免浪费水。针对支斗渠地势较高导致用水困难等问题,在南干渠白竹塘等关键节制闸实施周期化精准调控,每4天抬水一次,分时分区按需供水,破解“高田、高地”缺水困境,确保农时不误、农田不渴。

  第四管理段工作人员开展巡渠查险。 章玥 摄

  联动协作惠民生。在供需矛盾突出背景下,省袁管局以人为本、主动作为,积极与江口电厂、地方村镇沟通,坚持“发电让步灌溉”加大引水量,按照“先下游后上游、节水优先、保障重点”原则,优先满足末端农业用水和粮食作物灌溉。“双抢”期间,基层管理段实行“人跟水走”制度,定期开展巡渠查险、清淤疏浚,及时响应农户用水需求,调处化解用水矛盾,确保“水到田头、渠惠民生”。

  袁惠渠灌区罗坊段早稻迎来丰收阶段。 章玥 摄

  从春灌开闸的“第一股清流”到夏粮归仓的“满囤金黄”。截至目前,灌区累计输送农业用水1.15亿立方米。下一步,管理局将以建设节水、生态、智慧、美丽、幸福袁惠渠灌区为目标,加快谋划项目建设,深精细化工程管理,让灌区的水更清、渠更畅、粮更丰。(章玥)

【纠错】 【责任编辑:唐子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