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8/20 14:26:54
来源:新华网

江西庐山:让“千年杏林”在文旅康养中焕发新韵

字体:

  新华网南昌8月20日电(唐子兰)杏林春暖的佳话流传千年,医者仁心的微光穿越时空。8月19日,“寻源千年杏林”媒体采风行活动在江西省庐山市启动,来自全国的主流媒体记者循着历史文化脉络,探访庐山杏林遗址园、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等地,实地了解“中医药+文旅+康养”的核心密码,见证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焕发新生。

  董奉IP:从典故故事到可触可感的文化现场

  “相传东汉神医董奉在此治病不取钱物,只是让病愈的患者种杏树,数年成林……”一场庄重的纪念董奉仪式,为此次采风行拉开序幕。8月19日恰逢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庐山市卫健委组织的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同步在庐山杏林遗址园启幕。

纪念董奉仪式在庐山杏林遗址园举行。新华网 唐子兰 摄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现场医务工作者的铮铮誓言在庐山杏林遗址园上空回荡,采风团成员们共同见证了庐山市的医疗工作者代表在此进行医德医风培训。“第一次到‘杏林春暖’故事的发源地,了解了东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在这里结庐而居,他‘治病不取钱物,唯种杏成林’的崇高医德,让我深感敬佩。”现场记者夏雨欣颇有感触地说。

  作为采风首站,庐山杏林遗址园还通过中医名家常驻义诊等方式,让抽象的历史符号变得可触可感。在遗址园的中医面诊体验区,中医潘凤芝为采访团成员搭脉问诊,免费提供体质辨识和养生建议。这场“零距离”中医体验,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传统医学的魅力。

  沉浸式体验:从“认知”到“融入”的跨越

  随后,采风团成员来到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目前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主体工程已经完成,2025年10月份将完成室内装修,预计2026年元旦正式开园迎客。

  商业水街虽未完全开放,但显露出传统建筑与现代消费场景融合的独特韵味。这里将汇聚守正中医馆、药食同源旗舰店、云雾中药茶饮等品牌,打造“可溯源”的道地药材消费街区。而在中国首部中医药沉浸式疗愈剧场内,据运营方透露,剧目将融合香疗、音疗等元素,让观众在观剧时同步感受中医“治未病”的疗愈力量。

  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建设面积222亩,总投资约8亿元,打造集赏、学、游、吃、喝、玩、购、娱等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展示杏林中医文化,树立杏林品牌,注重杏林文化产业辐射,利用杏林文化品牌资源,衍生出药谷、药田等特色产业及旅游休闲景观,带动盘活周边一系列产业。

  体验了园内的杏林文化展示馆后,记者们纷纷表示,这种“边玩边养生”的模式让人眼前一亮。

  全产业链布局:促进大庐山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

  近年来,庐山市委、市政府依托庐山“山城湖”联动的天然优势,积极联动庐山及周边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打造一条以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为核心节点的环庐山康养旅游黄金线路,丰富“庐山天下悠”的品牌内涵。

座谈会现场。新华网 唐子兰 摄

  “庐山作为杏林文化发源地,通过挖掘传承杏林文化,打造融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资源开发利用于一体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在采风行座谈会上,庐山市人大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振国表示,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将进一步丰富庐山旅游文化元素,建设高品质庐山杏林医养基地,形成庐山中医药康养产业布局,促进大庐山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推动庐山旅游全域、全业态、全方面发展。

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效果图。新华网发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与传统医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庐山杏林示范中心主任郭远思在会上介绍了杏林文化与庐山中医药文化,他认为,要把“杏林文化发源地”这个品牌擦亮,这对于庐山来说,不仅仅是多了一个文化IP,更能促进庐山的文旅发展,联动山上山下,把景点串珠成链。

  座谈会上,项目运营负责人魏良介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含入口游客中心与董奉园区、杏林水街、杏林论坛、杏林文化展示馆、杏林广场五大功能区。首批江西头部企业已洽谈入驻,正全力推进开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据了解,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不仅仅是一个文旅项目,更是一个承载历史、面向未来的综合性平台,规划复原杏林遗址风貌、复活杏林中医文化、复兴杏林中医产业。未来,将重点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医养有机融合、产学研高效融合三大融合战略,用“董奉IP+沉浸式体验+全产业链布局”构建起独特竞争力,让“中医圣地 杏林之源”成为庐山文旅新名片。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