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8/14 08:46:25
来源:江西日报

江西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字体:

  原标题:科技遇见产业 创新双向奔赴

  ——我省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生物医药领域,全连续流微纳不对称工业合成,在提升药品品质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航天领域,新型稀贵金属材料正在研发锻造……盛夏时节,走进我省的企业、实验室以及科研院所,创新活力热潮涌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兴赣六大行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64.52%,提升幅度位列全国第二。今年上半年,江西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6.5%,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19.7亿元,同比增长约24.7%。

  构建“链式创新”体系,“2030先锋工程”形成产业发展的“引爆点”

  日前,记者来到江西师范大学流动化学与工程研究院试验室,江西师范大学校长陈芬儿院士团队正在有序开展培南类药物全连续流微纳不对称工业合成专项的阶段性实验。

  “陈芬儿院士团队对全连续流有多年的基础研究。目前,团队正在开展全连续流专项中前四个阶段的连续流反应,每一阶段的产物是后一阶段的原料,一步步串联起来实现全连续流。这个专项研究将引发精细化工、医药、石油等制造技术革命性变革。”该团队骨干研究员赵卫华介绍,全连续流专项是我省2024年度启动实施的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团队融合了化学、材料以及医药工业等多个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目前已和我省医药企业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

  这是我省立足改革、释放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省全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强化科技资源统筹,加快形成保障省委科技委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和强大合力,逐步形成全省科技创新“一盘棋”的格局。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聚焦事关我省重大战略的科技创新需求,我省推动科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启动实施省级科技重大专项“2030先锋工程”,旨在围绕我省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6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及未来产业和重点行业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主体间协同攻关,有助于产出更多变革性、迭代性、颠覆性技术。

  先锋工程,何谓先锋?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德雄如是说:一是做产业发展的科技先锋,瞄准“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两大目标,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做科技攻关的创新先锋,要由单打独斗向任务型联合体转变,由“点状突破”向“链式创新”转变,通过全产业链协同,体系化、有组织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催生新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产品),直接应用于产业链创新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已来。从2024年至2030年,我省将共计实施100个左右的重大专项项目,有组织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形成一批位居市场领先位置的标志性创新成果,形成产业发展的“引爆点”。

  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国家高端制造注入“江西研”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构建创新驱动型经济的重要着力点。我省不断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释放创新活力。

  8月4日,记者来到江西铜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铜研究院”),稀贵稀散金属研发青年突击队正在探讨一项铼合金的前沿技术问题。这支科技团队,不久前斩获了全国科技创新青年突击队岗位建功竞赛二等奖。

  江铜研究院项目管理部负责人曹毅博士告诉记者,团队现有博士26名、硕士25名,在凝练研发课题中紧盯产业一线,建成我省首个稀贵稀散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创建铼金属等“研发—中试—市场”闭环模式,通过多次工艺优化,攻克国外“卡脖子”技术,将铼金属纯度由99.9%提升到5N级(99.999%),可以应用于航天军工领域,为国家高端制造注入“江西研”。

  2024年以来,我省坚持以改革促创新,不断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和产业发展由“跟随者”迈向“引领者”。

  ——让企业在技术攻关中担当主角。我省改革科研项目选题立项机制,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梳理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明确任务目标,形成重大攻关任务清单。

  ——让企业在产学研融通创新中当主导。鼓励企业牵头与高校院所开展“订单式”“定制式”合作研发,推广江铜集团与南昌大学“利益共享”等合作范式,支持链主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攻关,鼓励通过股权投资、资源共享、渠道共用、要素开放等方式,带动中小微企业深度融入创新链产业链。

  ——让企业在科技研发中当主力。持续优化整合现有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发挥链主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作用,使其能够真正带动各类创新主体深化合作、强化协同攻关,支持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024年,我省企业参与重点研发计划比例达81.8%,较2023年提升27.2%。

  健全科技成果有组织转化机制,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两张皮”

  7月25日,九江市科技成果转化暨赣鄂跨江科技合作对接活动举行。活动中,九江市副市长杜少华表示,该市将在合作共建九江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九江分中心)的基础上,全面融入全省“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让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链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长期以来,科研供给与需求脱节问题,导致一批科技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如何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两张皮”?我省紧盯问题下功夫,持续健全政策,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去年6月,省委科技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以“服务端”为突破,构建省、市、县、园区、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协同的“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运行过程中,要挖掘“真需求”,提供“真成果”。其中,“1”即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是协调和调度各分中心创新资源的中心枢纽,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为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搭平台、引资源、建生态、作示范;“M”个设区市或行业部门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作为“需求端”,侧重征集技术需求;“N”个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作为“供给端”,负责对现有科技成果分级分类梳理。

  目前,省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10个设区市分中心已实现全面运营,12所省属高校和3个省属院所的成果转化中心已按要求整合资源,重新对外运营。接下来,我省将切实发挥全省“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的效能,促进成果供给端与企业技术需求端有效对接,推动全省科技成果有组织转化,为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供给。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激活全省科技创新“强磁场”,赣鄱大地呈现出一幅幅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的创新图景。(陈 旻)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