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8/13 17:13:10
来源:江西水利电力大学

青春聚力赣鄱乡 千年瓷韵奏新章

字体:

  七月,江西水利电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深入江西吉安,以红色传承为魂、文化赋能为翼、产业助力为基、非遗守护为脉,在广阔的乡村舞台上,用青春践行“乡聚”的号召,用行动守护“古韵”的传承,更让千年“瓷”韵焕发出新时代的“强音”。

  实践团走进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上溪村,在田埂间触摸红色记忆与发展脉搏。72岁的退伍功臣王仁厚,退休后仍拖着病体为村民奔波,以“老黄牛”精神诠释“退役不褪色”。在脱贫户王桔基家中,实践团见证了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将荒地变生态宝地,年入超7万元,“一亩橘园十亩田”的振兴路越走越宽。在乡村的土壤里,青年学子通过与老党员、脱贫户的对话,深刻理解了“为人民服务”的分量,为“乡聚”注入了信仰的力量。

  上溪村的七月,因青春的注入而文化焕彩。实践团协办的趣味游园会上,扎染体验区色彩斑斓,漆扇工坊笔走丹青,投壶、猜灯谜等传统游戏欢声不断,非遗技艺在青年与乡民的互动中得以活态传承,古韵在欢笑中流淌。村委会门口的文艺晚会点燃夜空,实践团成员演唱的《奔跑》引发全场共鸣,小品、舞蹈轮番登场,学院领导登台互动将气氛推向高潮。

  在“童心港湾”,实践团成员们化身“瓷艺小导师”,带领村里的孩子们在素白的瓷盘上挥洒创意。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瓷”的故事,引导孩子们观察瓷器的美。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或描绘心中的田园风光,或模仿木叶天目的叶脉纹理,或在盘上勾勒可爱的吉祥图案。一个个原本空白的瓷盘,瞬间被童真的想象力和对“瓷”的初体验点亮。这不仅是一场艺术启蒙,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了一颗热爱家乡传统瓷文化的种子。“大哥哥,我画的叶子也能在盘子里跳舞吗?”孩子天真地提问,让古老的瓷韵在童声中找到了新的回响。两场活动,是青春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与薪火相传,为乡村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动能。

  在上溪村180亩的满臣井冈蜜桔果园,实践团以劳动解码产业脉络。面对“销售渠道窄、品牌无标识”的痛点,用青春智慧开出振兴“药方”:

  数字赋能——教果农运营抖音“蜜桔生长日记”,记录从疏花到采摘全过程。

  电商拓路——在平台开店,用土壤检测报告等溯源信息建立信任桥梁。

  文旅融合——联合桐坪镇政府设计“采摘季”线路,推出“劳作体验包”(疏果、制果酱),让游客沉浸农耕乐趣。8名村民成为“常驻讲解员”,村民参与村务讨论人次激增60%,“有事大家商量着来”蔚然成风。青春的创变思维,为乡村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此外,实践团还走进吉州窑,化身“文化推介官”,策划直播带货,通过生动讲解,连接古今情感,引爆直播间人气。这场活动,是青年学子对“非遗如何扎根乡土、连接童趣、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深刻探索和成功实践。童心的描绘与云端的强音交织,让沉寂的窑火在青春助力下,焕发出最蓬勃的生命力。

  从红色故事的虔诚聆听者到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从果园难题的智慧破解者到非遗传承的创新破圈者,江西水利电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智慧与爱心赋能乡村,将青春力量汇聚于乡村振兴的沃土,在弘扬红色精神、激活传统文化、助力产业升级的同时,聚焦千年吉州窑,以创新思维和真挚情感守护非遗,让古老的瓷文化在新时代的云端与童心间焕发夺目光彩,共同奏响了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强音。(廖一铭、周瑾垚、何佳明、赖卓、崔宇辰)

【纠错】 【责任编辑:唐子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