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西湖区以合法性审查、执法监督、法律服务为重要抓手,找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切入点,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凝聚法治力量。
优化入企法律服务
“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及时排查法律风险、规范流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稳。” 近日,西湖区司法局在梦想小街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专项活动。执业经历丰富、擅长民商事法律的李力律师结合近年来遇到的数起典型案例,梳理出合同签订、用工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高风险领域问题,为企业开展“点对点”法律服务。
从事软件开发业务的康健云科技有限公司职工代表提到员工离职后的知识产权问题:“有个核心开发人员离职了,他开发的软件模块,我们公司还能继续使用吗?” 李律师给出肯定答复:“员工在任职期间为完成公司工作任务所创作的软件,属于职务作品,其著作权由公司享有,员工离职后公司仍可继续使用。但要注意保留好该员工的任职证明、工作任务分配记录等证据,以防后续产生争议。”
针对用工问题,多家企业主则提到兼职员工管理。李律师明确答复:“兼职属于非全日制用工,虽不用签书面劳动合同,但仍需缴纳工伤保险。建议签订简易用工协议,明确工作内容、时长和报酬标准,避免发生工伤后因责任不清产生纠纷。”
对“沉浸式”“一对一”法律咨询,企业主与职工代表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新君途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以前总觉得营销策划只要有创意就行,没想到里面有这么多法律门道,今天的咨询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在“梦想小街”园区设立法律服务点只是西湖区优化入企法律服务的一个缩影。2024年以来,西湖区组织律所、公证处开展进园入企服务,提供法律咨询,为企业办理保全证据、知识产权保护等公证事项140余件,多家知名律师事务所与辖区企业开展“一对一”法律服务。西湖区还与区法院、检察院共 同在市民中心“企业之家”打造“有法帮你+诉事速办+检察护企”三位一体的法治专区,设置法律服务专席,配备了“无人律所”,组建 “晓法护企”服务团,结合民法典宣传月进企业普法和开展 “法治体检”。
精准对接提供法律服务
7月20日,围绕司法服务基层的痛点、难点,西湖区司法局在桃花街道龙河社区组织社区居民代表、网格员、法律顾问及司法所工作人员展开讨论。
“线上调解流程复杂,希望多些线下驻点服务。”商户代表李先生建议,“针对商铺租赁纠纷,可制作案例手册,让大家提前了解法律边界。”收集问题,西湖区司法局回复,结合社区需求,从8月开始,每月增设1次“法律流动小喇叭”,用通俗语言解答涉企常见问题。
依托 “基层看法”站, 西湖区今年以来向经营主体征集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和意见建议,推动相关职能部门研判回应。与法检等部门联动协作, 发挥市民中心“企业之家”法治专区作用,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上门了解法律需求,讲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提供专业法律建议,引导民营企业守法诚信经 营。
全面推行“法码同行 ”
深化涉企执法监督,2024年以来西湖区组织“法码同行”平台使用培训,公告执法主体30个,建立执法人员库665人和入企服务人员库 649人。目前正在运用我市自主研发的“法码同行”信息化平台,实现 “入企先扫码,全程可备查”,规范行政检查,优化惠企服务。推动各执法单 位联合实施“综合查一次”,避免多头检查干扰企业正常经营。
“未来,西湖区将深入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与‘一支队伍管执法’、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试点等工作,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有效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坚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更加公平、更具活力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西湖区委书记陶亿国说。(万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