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着许多江豚在水面上朝人群“呲水”的视频。江豚比较活泼好动,常在水中翻滚嬉戏,时不时探出水面,被网友们戏称为“街溜子”。

近年来,江西省联合国家科研团队综合运用声光学定点监测、被动声学定点监测以及目视定点监测的手段,监测到大量的江豚穿过桥梁来回移动现象。移动现象观测记录表明,江豚完全具备通过桥梁、桥孔、涵洞等人工构筑物的能力,并且可以进一步推断江豚至少具备通过14至60米级狭窄水道的适应能力。
为进一步研究和确证江豚的通过能力,2024年,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在进贤县金溪湖水域开展江豚模拟孔口通过实验。在水深6.4至7.8米的开阔水域,设置了宽度分别为45米、60米和100米三个模拟孔口,并布设了多个水上水下光学、声学监测设备。

在为期47天的监测中,光学和声学监控设备分别记录到99次和69次江豚通过模拟孔口事件。3个不同大小孔口江豚均能够通过,其中主要通过45m、60m孔口,合计占比98%。实验结果验证了江豚的通过能力。
鄱阳湖作为仅次于长江干流的江豚天然栖息地,对保护和延续江豚种群的意义不言而喻。鄱阳湖水利枢纽作为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在恢复鄱阳湖自然水文节律的基础上,同步实现湿地生态修复与江豚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调整长江与鄱阳湖的江湖关系,提高水域连通程度,增加水面面积,能使江豚获得更大的栖息空间,增加湖区内江豚喜食的饵料资源。优化后的枢纽方案,有力保障了江湖联通和江豚的自由迁移。(张伟)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