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7/21 17:20:07
来源:永修县委宣传部

江西永修:科技小院赋能云山甲鱼“游”向更远

字体:

  夏日时节,永修县云山甲鱼良种场的稻甲共生基地一片生机勃勃。嫩绿的稻苗随风摇曳,灵动的甲鱼在浅水中自在畅游。

  一位中年男子弯腰伸手,从水底拎起一只重达3斤有余的生猛甲鱼,介绍道:“这是‘稻甲共生’模式养殖的甲鱼,野性十足,捕捞时需格外小心,稍不留意就会被它咬伤。”

  云山“稻甲共生”养殖的甲鱼即将上市,来自上海、湖北、浙江、江苏、福建等地的经销商纷纷前来。南昌一位甲鱼批发商评价:“云山的甲鱼裙边宽大、面板光洁、体格健硕、野性十足,在南昌拥有一批忠实食客。”

  云山“稻甲共生”基地位于永修县西南端的云山集团凤凰山境内。过去,此地人多粮少、资源匮乏,当地群众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1995年,当地推行工厂化甲鱼养殖并取得成功,依靠甲鱼养殖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2016年,云山甲鱼场推行“稻甲共生”养殖模式,达成了千斤稻、百只鳖、万元田的目标。

  然而近年来,“稻甲共生”模式面临一些挑战。传统养殖方式技术粗放,无法满足甲鱼对养殖温度、水质的精细要求,导致幼苗成活率低,商品甲鱼品质不佳。

  转机出现在2024年3月。甲鱼育苗温室改造完成后,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周秋白带领科研团队进驻云山甲鱼场,成立江西永修稻甲科技小院并迅速开展工作。

  在周秋白带领的专家团队技术支持下,育苗温室将温度、水质等关键指标从人工控制转变为智能控制,有效解决了人工控制不精确对甲鱼生长的影响。

  在育苗室,专家团队从幼苗孵化到温室育苗,仔细观察对比每个环节。经过分析,确定了最适宜甲鱼幼苗生长的温度和pH值,降低了甲鱼幼苗死亡率,使成活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

  在商品甲鱼养殖塘,周秋白和专家团队分析水质与土壤成分,建议降低放养密度,增加小鱼、小田螺等天然饵料,减少饲料投喂,利用诱捕害虫和微生物,采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改善水质,提升商品甲鱼品质。

  在科技小院专家团队的助力下,当年成效显著。稻田里,饱满的稻穗低垂;水池中,甲鱼欢快游动,体型健壮,品质更接近野生甲鱼,深受消费者喜爱。云山“稻甲共生”甲鱼成功入驻南昌盒马鲜生超市,走上寻常百姓的餐桌。

  云山“稻甲共生”基地负责人感慨道:“没想到这个科技小院如此管用,帮我们解决了甲鱼养殖的大难题。”

  今年,云山稻甲科技小院专家团队继续攻关“稻甲共生”技术。在商品甲鱼养殖塘,根据甲鱼习性开展增加隐蔽物投喂试验,分析生长性能与品质,寻找最佳养殖数据。

  在稻田甲鱼养殖方面,开展品质控制试验,测试发酵菜粕替代豆粕、稻草还田、利用天然饵料等措施,确定质量控制风险点与应对措施。同时开展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建设光反应器微藻培育系统,打造绿色生态养殖模式。

  云山稻甲科技小院的作用不仅限于甲鱼养殖。它还在凤凰山等地举办了4次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300多人次。

  如今,稻甲共生科技小院成为当地群众的“求助站”,无论是种植问题还是其他农业生产难题,群众都会前来寻求帮助。在科技小院的带动下,“稻甲共生”产业不断壮大,走上了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展望未来,稻甲科技小院将深化与企业合作,以当地种养业为核心,突出“生态循环+科技创新”特色,提供更多农业科技服务,帮助当地村民通过发展稻甲共生产业,拓宽增收致富路。(汪仕玉、曹国平、郑文斌)

【纠错】 【责任编辑:谭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