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灯下。
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今天在赣州开幕。论坛前夕,主题采风活动紧锣密鼓地开展,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行走赣鄱大地,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江西实践,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脚步丈量,打破信息茧房,消除认知藩篱,沉浸式感知江西、感知中国。
江西让世界看见了什么?
一家企业,“让中国芯点亮世界”——晶能光电凭借“硬核技术”走向全球市场,为世界带去更绿色的照明方案。这背后,是江西对“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的深刻认识。
一片叶子,“长”成乡村振兴的“金叶子”——上犹县梅水乡园村村以茶兴旅、融合发展,实现“一叶兴一业,茶香富山乡”。这背后,是江西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不懈追求。
一场演出,留住记忆传承文脉——《寻梦牡丹亭》实景演出让400年前的戏曲名篇焕发新活力,带“火”一条街、激活一座城。这背后,是江西对“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的笃定。
一群美丽精灵,悠游自在地与市民为邻——南昌市艾溪湖湿地公园生活着上百种鸟类,为城市增添了不少野趣与诗意。这背后,是江西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坚守。
一个内陆开放口岸,物流辐射中亚、欧洲国家的150多个城市——赣州国际陆港,中欧班列满载“江西造”,呼啸驶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这背后,是江西秉持合作共赢理念拓展“朋友圈”,努力建设“一带一路”内陆腹地重要支撑的生动实践。
这些细节满满、热气腾腾的故事,是外媒嘉宾读懂江西的好视角,也是世界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好视角。推开江西这扇“窗”,“举目山河新,人间烟火盛”的图景里,映照的是中国之道、中国之治、中国之美。
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本次论坛的主题也是“新闻力量·文明对话·推动世界现代化”。而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可以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也可以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机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江西作为内陆省份,既不靠海,也不沿边,正是共建“一带一路”让我们迎来了全新的开放机遇。“一带一路”的江西故事,也值得被世界看见和了解。
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什么?在当地民众心中,答案很实在,也很温暖。在马达加斯加马哈扎扎镇,它是村民们津津乐道、江西援建的“鸡蛋路”,大大降低了鸡蛋在路途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率;在赞比亚,它是人们眼中的“幸福井”,900多眼由江西一家企业援建的水井,助力30余万人摆脱了缺水困境……一个个“小而美”“惠而实”的民生工程,帮助当地民众解决了燃眉之急、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增进了共建国家的民生福祉。
截至2024年6月,江西累计在全球承建的公路里程超过1万公里、桥梁152座、机场6个、电站62座、大坝66座、医院37所、学校82所、水井1.38万口,其中许多项目成为东道国的标志性工程,“江西路”“江西桥”“江西坝”“江西井”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共建“一带一路”这幅壮美的工笔画上留下了深深的江西印迹。
从当下眺望未来,江西理应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多助力、多探路、多破题。
比如,本次论坛会授牌“一带一路”记者驿站,这既是对江西促进共建“一带一路”交流合作的肯定,更是对江西未来在国际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深切期许。我们要用好这个与世界对话的新窗口,让更多的国际友人通过这一平台看见江西、读懂江西,看见中国、读懂中国,尤其要读懂中国与世界风雨同舟的笃定,读懂共建“一带一路”具有的广阔发展前景,读懂“大道不孤,众行致远”。
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