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7/19 21:22:18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从深植根脉到青春成卷:非遗工序里的实践密码

字体:

 

  7月2日至7月9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春芽”社会实践队深入新余市分宜县,开展了为期七日的“三下乡”暨大思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文化寻根、红色溯源、数字传播与乡村服务紧密交织,织就一幅青年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长卷。

  种麻・深植文化根系

  初入昌田村,队员们便与当地村干部展开深度对话——了解昌田村的历史文化底蕴、特色民俗活动以及当前文化建设需求,从百年工艺传承到节气民俗存续,沉浸式感受农耕文明的“基因”。

  在中国夏布文化村,大家观摩了夏布从苎麻到成布的十余道工序,亲身体验了夏布的织造技艺,实践队员杨同学感慨道:“看似简单的‘引纬’‘打紧’等动作,却需要全身心投入与精妙的肢体协调,这正是需要我们传承的工匠精神。”

  绩纱・拧合知行双线

  实践中,队员们将文化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在昌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队员们开设了家风课,引导儿童将“孝亲敬老”“互助友爱”等传统美德转化为可量化行为规则。

  而奔赴在田间地头进行河道清理的“河小青”们与帮忙耕作的“田埂帮手”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美德传承与生态守护的融合。通过这些活动,队员们不仅深化了对文化的理解,更以行动践行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在点滴中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织造・数字经纬穿梭

  当创新之梭在传统的经纬之间穿梭,文化传承便冲破了时空的局限。实践团队成员创新性地运用“线上 + 线下”模式来推广普通话,并且举办了“云游”分宜麻博物馆、夏布文化主题直播活动。

  通过镜头,他们向网友展示夏布技艺,普及相关文化知识,吸引了众多网友参与互动。这种数字化传播方式不仅拓宽了夏布文化的影响力范围,还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趣与热情。

   浸染・乡风绘就亮色

  “春芽” 队员以温情为昌田村描绘文明亮色。活动期间,队员们组织读书分享会,陪孩子们在《小王子》角色扮演中感悟“爱与责任”;走访老年颐养之家,耐心聆听老人的人生故事;开展村规民约宣讲、防溺水课堂,用实际行动服务乡村。一系列活动将服务意识、安全理念与文明公约融入乡村治理,为乡风建设勾勒亮色。

  成布・青春卷轴铺展

  七天的实践中,队员们从文化溯源到实践赋能,既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也在乡土间完成了一场深刻的成长蜕变。

  正如队员们所说:“这片土地教会我们的,远比我们能给予的更多。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做文化传承的‘春芽’,在实践中不断生长。”(陈湘、朱艺、吴曼婷、谭霖雪)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