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福州大学研究员旷戈带着科研成果来到分宜县,创办新余国兴锂业有限公司。如今,国兴锂业喜结硕果:建立了全球单条产量靠前的高纯碳酸锂生产线,与福州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30余人,公司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西省种子独角兽企业。从引进一人,到培养留下一批,国兴锂业的发展,成为新余人才工作的生动注脚。
新余这座因钢设市的“移民城市”,自带求贤纳才的“生命基因”。历届市委市政府将人才工作置于发展的核心地位,培育了深厚的创业文化、创新文化。
“招贤榜”映照创业沃土——一座城市的尊才爱才基因
1985年,新余因在多家党报刊登“招贤榜”轰动全国。罗少仁和妻子刘开薇,就是那时从贵州省来到新余市的。罗少仁成为市经济贸易委员会首任高级工程师,先后为多家企业解决不少技术难题。
开放包容的特质,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刻在新余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渴盼、尊重、培养,40年来始终贯穿于新余的发展战略。近年来,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新余发展要突围,基础在教育、出路在创新、关键在人才,要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新余招贤纳才的大门越开越大。从刊登“招贤榜”,到开展“书记部长进校园”活动;从设立“新余人才日”,到举办“投资新余”系列活动;从国内招聘到全球引才,各层次人才闻讯而来。去年,全市刚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86人,各企事业单位引进博士89人。
2023年,孙苛博士被新余人才政策吸引,担任赣锋锂电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他组建固态电池工业化研发队伍,一年内攻克系列难题,成功开发出能量密度为400Wh/kg的半固态电池,将半固态电芯的制程良率提升了15%。
新余接续打造工业城市,培育壮大钢铁、锂电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为招引人才厚培了创业沃土。正是看中当地的产业优势,研究金属卤化物材料的许鑫博士、研究硅钢和冷轧汽车用钢的宁旭博士、光学工程博士刘家敏等人,均选择了新余。
40年的双向奔赴,造就了新余的尊才爱才基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人才全面成长,实现地方和人才的双向赋能。
“博士团”点燃创新引擎——一线淬炼的用才之道
如何让人才价值最大化?新余的答案是:沉下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江西鑫德新科技有限公司,“工博士”、新余学院教授李水根精心指导企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攻关。针对高纯度贵稀金属回收利用的技术难题,他带领科研团队从一系列关键工艺深入研究,开发出新分解技术,使金属回收率超99.5%,铜及有价金属一次品位超95%。
在亚林中心国家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分宜县钤山镇防里村农民、“土专家”欧阳国智正进行苗木管理。“有亚林中心‘农博士’的指导,我对继续承包好这个基地的种苗项目很有信心。”他说。近年来,分宜依托亚林中心13名农林博士,组建油茶、中药材、木姜叶柯、苎麻4个博士工作室,培育了一大批“土专家”。
据介绍,2019年新余启动“工博士服务团”服务企业以来,选派了4批次“工博士”共计47人次,赴34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与合作,为企业培养研发人员46人,与企业联合申报或实施科技项目20项,显著改进生产工艺9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现企业增收上亿元。“农博士服务团”有效推动分宜县10万亩中药材、7万亩高产油茶、3万亩苎麻等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用为本,在服务发展主战场中激发人才最大效能,这是新余清晰而务实的用才之道。此外,“研发飞地”“科技副总”等灵活用才模式,让更多智力资源在新余“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人才日”里的留才逻辑——政策温度换来心之归属
今年盛夏,第十二届“新余人才日”如约而至。这个特殊的“节日”已成为该市人才政策迭代升级、人才服务集中兑现、人才礼遇深度表达的重要平台。
“人才日”浓缩了新余留才政策的深层逻辑。迭代升级的政策链——从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服务保障办法,到锂电产业专项人才政策,政策体系持续优化。“政策找人”的服务品牌——构建了涵盖安居、教育、金融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尊才爱才的生态圈——市领导直接联系服务专家,高品质公寓和人才驿站提供优质服务。
新余学院教授何亮十多年前来到新余,他说:“这里尊重善待人才,使我能安心留在这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有研新能源材料(江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景杰这些天忙着对接合作单位新余学院,推进国家级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分支机构的建设。他说,中国有研集团落户新余后,带动了20多名高层次人才来这里创新创业。
去年,新余高层次人才云平台实现人才认定、人才津补贴兑现等四大类8项服务线上办理,服务2000余人次,兑现人才政策经费1908万元。持续优化的制度供给,直抵人心的服务温度,构建了“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人才来栖,推动高能级科创平台建立。去年新余新增国家级平台2个、省级平台16个,重新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19家授牌的“研发飞地”集聚科技人才500余人,其中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4人、省级以上领军人才10人。(杨龙 记者 胡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