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文明实践精神,在服务群众中淬炼青年担当,在乡村沃土上深耕思政育人,近日,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服务团奔赴上犹县双溪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融知识性、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鲜活课堂“搬”到了双溪乡儿童身边。
“安全课堂开讲啦”
“叮铃铃——”模拟电话铃声响起,团队成员陈婕妤扮演的“可疑人员”登场了。考虑到乡村孩子们的防护意识需要加强,陈婕妤精心设计,把重要的安全知识融入了模拟情景。“小朋友,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他让我接你放学,跟我走吧!”面对这样的“骗局”,孩子们的小脑袋立刻飞速运转。“不去!”“我要告诉老师!”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喊出来,眼神里充满了“识破诡计”的小得意。
“上课啦上课啦!”在接下来的“防溺水小课堂”中,团队成员彭昕给孩子们开启了紧张刺激的“知识抢答”环节。“天气很热,你能不能偷偷跑去河边玩水呀?”“不能!”孩子们响亮地回答,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如果看到小伙伴落水了,我们该怎么办?”“大声喊救命!”“找大人!”“扔救生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防溺水的关键点以及实用的自救技能,被实践队成员彭昕像玩游戏“通关”一样教给了孩子们。
“谢谢你们用心准备了这些课,我学到了好多东西。”一位小朋友在安全知识科普结束后,拉着彭昕的手害羞地说。在场的孩子们从懵懂到踊跃参与、对答如流,团队成员们的细致科普化作了他们眼中闪烁的“安全小星星”,牢牢守护着孩子们的成长。
“送你一朵小红花”
“来,我们玩个游戏,叫‘爱的抱抱’。”团队成员简丽君邀请孩子们共赴一场“心灵之旅”。“你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爱和被拥抱。让我们互相给对方一个温暖的抱抱吧,告诉身边的小伙伴‘你真棒’!”她张开双臂演示道。起初有些羞涩的孩子们,在鼓励下慢慢靠近,场地里响起了轻轻的“你真棒”和爽朗的笑声。出于对乡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缺少足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关注,实践队员们意识到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守护他们的安全同样重要。
“你们做得太好了!我要奖励你们,送你一朵小红花!”简丽君给孩子们的手背贴上了“小红花”贴纸。“记住哦,就像我们守护小红花一样,要学会欣赏自己、爱护自己。只有这样,小红花才不会枯萎哦!”孩子们用力地点头,手里的小红花和脸上绽放的笑容,就是对这场心理教育最好的回应。
“我有一个梦想”
活动现场,团队成员黎玉帆化身“趣味教师”,开展了一场寓教于乐的暖心互动。黎玉帆“变”出准备好的彩纸,瞬间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来,我们一起折一个会飞的梦想!”她的声音温柔而充满鼓励,从最开始的“折个小三角”,到关键的“翻折要对齐”,再到最后的“轻轻拉出翅膀”,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易懂,眼神里满是耐心。
孩子们的小手跟着大手的引导,当一张张彩纸最终在孩子们手中“华丽转身”为一只只昂首挺胸的千纸鹤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千纸鹤捧在手心,稚嫩的脸庞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仿佛真的握住了一只即将载梦飞翔的小鸟。“现在,让我们把心里最想实现的梦想,用笔写上去,悄悄地告诉千纸鹤吧!”黎玉帆细心地帮一个孩子整理好纸鹤翘起的翅膀,笑着说道。“小小的千纸鹤,可是要承载我们大大的梦想。大家一定要用心守护好它呀。”
“我要每天开心!”“我要养小猫!”“我要玩好多好多贴画!”一个个纯真美好的梦想,跃然于纸鹤之上。这一刻,它不再仅仅是手工折纸,而是承载童真愿望的方舟,在孩子们的手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寄语声声种希望”
“今天玩得开不开心啊?”“有没有记住刚才大姐姐们讲的安全知识呀?”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志峰亲切地俯下身询问,一声声响亮的“开心!”让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徐志峰赞许地点点头:“这就对啦!小朋友们在学校也要认真上课,多学本领,练好真本事,将来才能做有用的人!”他一边说着,一边亲手将精心准备的文具礼包送到孩子们手中。
随后,徐志峰又来到团队成员们面前慰问道:“你们辛苦了!”他热情地与团队成员们握手,详细询问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对她们用知识和热情服务乡亲们的实际行动给予了肯定。“这才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样子!把课堂所学用在服务社会上,很有意义!”
一次下乡行,一堂成长课。这是一次“从课堂到田间”的实践历练,更是一场“从理论到行动”的初心践行。唯有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才能深化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解,才能将青年大学生的“小我”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我”中去。此次文明实践活动不仅探索了志愿服务与乡村教育融合新模式,更推动了青年学生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双向成长”的质效提升。(柏紫怡、简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