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7/10 10:32:29
来源:南昌日报

乡村独臂教师“捧”起孩子读书梦

字体:

  “方校长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好老师,更是我们信赖的好校长。有他在,孩子们的教育我们很放心。”谈起石埠镇乌城小学校长方根水,学生家长熊捩花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位扎根乡村教育42年的教育工作者,用坚守诠释了教育者的初心与使命。从一名普通的代课教师到一校之长,方根水始终保持着勤勉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他坚持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用心用情办好乡村教育,将一所普通的村小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教育质量优质学校,用责任践行一名乡村教育人的使命与担当。

  人生不怕行路难

  1982年,高中毕业的方根水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右臂。对教育事业充满了执着与热爱的方根水,没有因此而丧失对人生的追求,第二年便来到新建区石埠镇田垅小学担任代课教师,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右手缺失,方根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用左手写教案、批改作业。为了提高板书质量坚持苦练,写了擦、擦了写,一遍又一遍……夏天一身汗,冬天手上长满冻疮也从不放弃。

  “虽然我的身体有缺陷,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家长信任、学生爱戴,我很开心。”方根水一边说着,一边走进小而整洁的教师办公室,用左手一笔一划地在黑板上写好值日老师和学生职责安排。板书工整美观,字如其人,方根水干练利落、雷厉风行的工作风格,就像他的板书般遒劲有力。

  让山村孩子上好学

  2004年,方根水从田垅小学调任至山村的乌城小学校长时,面对统考成绩落后、管理制度待完善的状况,方根水秉持“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的原则,毅然以革新者的勇气破局——直击顽疾。他牵头组织校务团队反复研讨,创新性推出岗位目标责任制,明确工作标准;建立绩效考核制,强化过程管理;建立末位帮扶制,促进全员提升。以制度刚性破解管理乱象,为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在工作中,方根水他首创“校长示范岗”引领教风:每天第一个到校、巡查一次课堂、参与一次教研、走访一位教师、总结一日工作的“五个一”行动。他将办公室“搬”到教学一线,以“校长做给教师看”的示范效应,带动形成“教师跟着校长干”的实干氛围,让管理要求从“纸上”落到“地上”。

  扎根村小,教书育人。42年的时光,看似重复着单调枯燥的生活,却又无形中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方根水以制度创新破题、以身体力行立标,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深耕细作,用改革与坚守回答着“如何让山村孩子上好学”的时代命题,诠释着乡村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

  带领山村教师焕发新活力

  教师流动性大一直是村小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留住优秀老师,让他们安心工作,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方根水构建“三维激励体系”:以教学成绩作为职称评审核心指标,建立公平竞争环境。面对最初的不解,方根水说服家人,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2000元设立“卓越教师奖”,激发内生动力,同时主动推送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打造出了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

  在方根水的带领下,乌城小学教学质量逐年上升,近10年来,在石埠镇统考综合评比中连续名列前茅。他曾被评为“优秀教师”并在大会上作经验分享发言;2016年,学校荣获新建区教体局“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称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肯定。

  “这里的孩子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乌城小学。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接受优质的教育是我的奋斗目标,我将继续扎根乡村、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方根水说。(鄢飞飞 陈明喜)

【纠错】 【责任编辑:谭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