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一个坐拥“五河汇聚”之利、是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核心节点的革命老区。近两年,这里的“两山”转化路更宽:全国首创造林碳汇(CCER)项目减排量预售制度;全省首创深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出“取水权+节水权贷”“农业低碳贷”等20余款全省“首创”“首单”绿色金融产品;在全省创新组建多个院(校)地合作“两山”学院、“两山”转化科技小院……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以“两山”转化为革命老区找到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吉安,何以能“首为”?
“改革,没有旁观者”
仲夏的钓源古村,樱花长廊与明清建筑交相辉映,游客在民宿茶坊间流连忘返。而在三年前,这座千年古村还深陷“空壳村”困境,濒临4A景区摘牌风险。如今,它年接待游客59万人次,营收超1800万元,拉动消费近亿元。蝶变的密码,藏在一块特殊的“招牌”里:江西省首笔“VEP+古村贷”8000万元绿色融资。通过将古宅、水系等生态资源打包为“生态资源包”,让沉睡千年的古村焕发新光彩。
钓源古村是吉安“点绿成金”的缩影,也是吉安破解生态资源“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的生动探索。
“两山转化,是老区改变原有条线式经济发展模式、向融合发展改变的通道。”吉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两山”转化突破攻坚战指挥部副指挥长匡晓卫说。
“两山”转化突破攻坚战,是吉安市为锻长板、补短板、布新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部署,也是适应“融合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制度改革。匡晓卫说,吉安打破过去“各管一摊”的分工格局,“让改革没有一个旁观者。‘两山’转化工作因此破除‘制度藩篱’。”
以协同作战为核心,吉安市逐步创新出台30余项政策制度文件,这其中,就包括成效显著的自然资源权益“组合供应”模式。
庐陵湾,这一曾经青原区赣江岸线上的“伤疤”,如今已成为以亲子滨水、美食文化、宿集露营、研学体验于一体的全天候微度假综合体。赣江码头、滩涂、荒山、废弃粮库……尽管一湾之内生态资源“种类多、权属杂、收储难”,政府部门之间全面协同、国企与民企共同开发、民生与项目发展同步推进,构建从“话语共同体”到“项目共同体”。
“除了部门‘相加’的‘物理反应’,更有资源‘相乘’的‘化学反应’。”吉安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市重点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主任邹海松说。在一盘棋总体布局下,吉安“两山”转化形成“1224”工作思路,即:构建价值转化“一个体系”,强化改革创新、绿色金融“两项赋能”,打通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两个通道”,打造两山公司、储蓄、交易、智库“四大平台”,全力构建生态资源集中化收储、规模化整合、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开发的全链条转化体系。
“发展,就是最好的‘防风险’”
落地全省首单“农业设施大棚抵押贷”,创新推出“农业低碳贷”“智慧农业贷”“林业经营收益权证贷”等20余款全省“首创”“首单”绿色金融产品;“取水权+节水权贷”相关做法在全省推广……在吉安,“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绿色金融创新,在多个领域落地开花。
“生态产品与项目周期长、风险高,资源产权常常难界定,但金融机构敢创新、能落地一批绿色金融产品,得益于从资源普查、确权,到数字平台、交易制度等一系列的坚实基础。”人民银行吉安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孙阿妞说。
“发展,就是最好的防风险。”吉安金融监管分局副局长伍峰认为,这既是对绿色金融领域改革,也适用于当前“两山”转化这一领域的改革创新。
——有“样本”可学,就把最好的经验“拿来‘适’用”。
在万安,一尾“生态鱼”能产生多大价值?答案是12亿元,这是当地渔业产业总产值。为让“金融活水”更好滋养生态鱼,万安县借鉴福建三明“林票”制度,探索推行万安鱼票试点,创新推出“鱼票贷”金融产品。
在遂川,茶山上的狗脑茶树也能实现抵押融资了。近日,该县发行全省首张企业和个人“茶票”——“遂茶票”,并同步推出“遂林票”。遂川县狗牯脑茶厂和茶农兰桥林621亩茶园通过“遂茶票”获得银行授信230万元,江西遂绿林业公司获得首张投资型“林票”,并获得融资授信100万元。
“林业碳汇、VEP核算、水林碳权交易、湿地交易等,很多是通行的经验,我们学通透,再因地制宜加快实施,就能迅速见效。”匡晓卫说。
——无“经验”可借,就大胆探索、小心求证中先试先行。
今年,吉安获批水利部国家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成为全国4个市级试点之一,全省唯一。“打造标杆,需要创新突破,形成可复制的做法。”吉安市水利局副局长王晖介绍,比如,“取水权+收益权质押”融资模式、“节水贷”等做法,吉安实施后在全省推广。
“两山转化,本就是改革新领域,在吉安,每个县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做法,很多做法从一个县(市、区)试点,再到全市铺开。”鼓励创新、激活改革动能,是吉安能形成一批全省“首创”的内生动力。
“‘两山’之间,趟出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
“‘两山’转化看似无形,却又无所不在,如何实现‘无不赋能’?”匡晓卫说,吉安市“两山”转化,重在形成生态资源集中收储、规模化整合、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开发的全链条转化格局。
——“高起点”依然“再优化”。今年,一份“生态对赌”新机制的推出,填补了江西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中对全域断面水质、生态流量、GEP增幅动态调控的空白。“吉安的水生态底子很好,但我们要站在高起点上更加优化,让水质只能好不能差。”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木苟说,随着这份《吉安市深化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细则》的出台,吉安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进入实操深化阶段。
让长板更长,才能持续让优势转化发展动能。在吉安“两山”转化改革中,正是一次次“跳起来摘桃子”,才让更多案例成为全省“典型”。
——“强平台”托起“市场化”。一边连着资源、一边连着资产的“两山”公司,是吉安“两山”转化的重要平台。吉安市构建市县村三级“两山”公司矩阵,实现营收26亿元。同时,打造集登记、评估、开发、招商、融资于一体的储蓄运营平台;组建生态资源交易平台,累计完成生态资源上线交易593宗共计36.8亿元。
——“小切口”带动“大改革”。今年4月,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让天马集团新干县湖坪生态养殖基地获得扩建智能化养殖车间的资金。这是吉安首笔农业设施抵押贷款,也是当地以“小切口”破题“大改革”的案例之一。
“市场和企业有需求,政府部门就想办法响应。”吉安市政府办金融综合协调科科长朱月明说,从解决个案、县区个例中,就能找到解决普遍问题、全市问题的新路径。(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