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7/08 17:17:08
来源:乐安县委宣传部

赣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赴乐安湖坪传承红色基因贡献青春力量

字体:

  七月的乐安红土地烈日炎炎,赣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红信闪闪队”的青年学子们却比烈日更炽热——他们走进乐安县湖坪乡,在红军标语博物馆触摸历史温度,在童心港湾为乡村儿童播撒科技与文化的种子,与老党员围坐话变迁感悟初心,在白术田除草、河道清理中挥洒青春汗水,用一场跨越时空的实践之旅,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红色答卷。

探寻跨越时空的“红色印记”

  实践队首站抵达湖坪乡的红军标语博物馆。红军与苏维埃政府留下的标语以文字记载、漫画图解与歌谣传唱等多元形式呈现,历经八十余载风雨沧桑,依旧鲜活如初,这些跨越时空的“红色印记”,以最原始的形态诉说着革命岁月的热血与信仰既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红色基因的生动传承。

  

  这些红军标语,穿越了硝烟与岁月,以最原始的形态传递着红军战士们的信仰力量。队员们纷纷表示:在学习这些红军标语后,我们感悟到这是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时刻昭示着初心如磐、使命如炬,也激励着我们青年要在新时代的征途中继续努力前行。

传承草鞋里的长征精神

  一门承载革命记忆的非遗技艺——草鞋编织,将队员们的思绪拉回长征岁月。头发斑白的古稀匠人,现场为实践队员演示这门承载岁月的手艺。在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掌下如流水般自然衔接,时光流转,一双草色泛黄、轻便坚韧的草鞋在众人眼前渐次成型。

  

  这双凝聚着匠人心血的草鞋,不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革命艰苦岁月的鲜活见证。遥想长征岁月,红军战士正是脚蹬这样的草鞋,翻雪山、过草地,用磨破的脚掌踏出了一条通往胜利的血色征途。草鞋,早已超越了“鞋”的实用属性,成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的生动象征。

  重温草鞋编织技艺,触摸着草绳间残留的温度,队员们深刻感悟到:这根根草茎里不仅编着非遗传承的匠心,更串着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

童心港湾里的科技与红韵

  实践队走进湖坪乡汉上村童心港湾,用专业与热忱为乡村儿童点亮成长微光。活动以防溺水安全教育开场。队员们通过生动讲解“六不准”和溺水危害,用具体案例让“安全”二字刻进孩子们的脑海。

  结合专业特色通信工程专业的队员们带来了亲手制作的分贝检测仪,让儿童们第一次“看”到了声音的大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队员,展示了自己编程的贪吃蛇、俄罗斯方块等游戏,激发对科技和编程的兴趣,在他们的心中种下科技报国的小芽。

  

  手工创作中,儿童们用超轻黏土和画笔发挥想象,描绘心中的美好,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童真与创意。推广普通话活动,提升了儿童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文化交流。书签制作活动,将红色元素融入其中,展现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畅想。

对话老党员的岁月回响

  实践队与湖坪乡老党员们围坐在东山村委会,一场跨越代际的“红色对话”温暖展开。“从前吃了上顿愁下顿,现在收入翻番、住上敞亮房,村里广场又大又热闹,这都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啊!”一位银发老党员抚着桌面感慨。

  此次活动,如同一场浸润心灵的红色洗礼。队员们在与老党员的对话中,不仅深切体会到了那代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更在老人们“过去吃不上饭”到“现在住敞亮房”的对比讲述里,真切触摸到了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

汗水浸润的乡村实践

  实践队将“红色感悟”化作实际行动——在湖坪乡的白术田和河道边,展开劳动实践。队员们抵达白术种植田。尽管烈日炎炎,白术锯齿状的尖叶不时划擦手臂,队员们仍弯腰俯身,仔细辨别拔除混生的杂草面对茂密的杂草和炎热的天气,队员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认真细致地清理着每一处角落。经过一番作业,杂草在旁边堆成一个小丘,为草药后续生长创造了良好环境。此次活动不仅帮助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也让队员们亲身体验了农业生产的艰辛

  在助力农业的同时,实践团队还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队员们化身“河小青”沿着河道进行遗留垃圾清理队员们手持长夹、垃圾袋,沿河岸细致搜寻,对隐蔽处的垃圾逐一清理经过大家的努力,成效显著,为共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贡献了力量。

  从博物馆的标语与微黄的草鞋,到童心港湾的科技与红韵,再到老党员的岁月故事、田间地头的汗水,“红信闪闪队”的青年们用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双手传承红色基因。正如队员们所说:“红色不是泛黄的旧照片,而是活在当下的力量——我们这代人,一定要让红色火种在青春里越燃越旺!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