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工程职业学院组建5支校级实践团队,奔赴抚州市乐安县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此次活动突破传统模式,在红色教育、产业调研、科技应用、健康关怀等多个领域创新实践,多点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探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
7月1日,实践团队走进乐安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在迂回的走廊中研学每一条承载革命历史的标语,感受党的宣传智慧与坚定信念。随后,队员们学唱红色歌谣《反对开小差的歌》,激昂旋律与质朴歌词点燃了大家的热情,齐声高唱中仿佛与革命先辈并肩战斗。党员教师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庄严重温入党、入团誓词,誓言回荡间,理想信念愈发坚定。活动结束后,队员们表示将把红色感悟转化为学习和实践动力,勇当民族复兴先锋。
探秘桑园织锦绣 匠心雕琢续华章
7月2日,实践团深入乐安县牛田镇蚕丝产业基地。队员们走进田间地头与蚕农交流,了解蚕丝产业从养殖到加工的全过程;加工间里,亲手体验选茧、拉丝、填充被芯等蚕丝被制作工艺,感受“一根丝”串联起的致富路。7月5日,乐安县蛋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代传承人邹俊瑶带来专题课。邹老师以“一枚蛋的艺术蜕变”为主题,介绍蛋雕艺术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队员们尝试雕刻,在反复调整中完成作品,深刻领会匠心精神和文化传承。
心育国防双护航 筑牢成长安全屏障
7月3日上午,理论宣讲团针对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青少年,策划“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双主题宣讲活动。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寓教于乐普及常识、教授技巧,引导青少年认识和悦纳自我,提升心理韧性。国防教育课通过观看视频、知识问答、体验军姿军礼等形式,筑牢青少年国家安全意识防线,激发爱国热情。青少年们积极参与,展现出对国防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实践团青年学子的赤子情怀也得以展现。
数字测绘护古韵 全景导览促文旅
7月1日至7月4日,数字技术团队操控无人机对流坑村传统建筑与地貌全方位拍摄,生成3厘米精度的正射影像图和三维倾斜模型,为古村保护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团队依托高清影像数据构建流坑古村“全景导览系统”,游客可通过手机360°漫游数十处热点打卡地,这一创新举措为游客提供便捷丰富旅游体验,也为古村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目前,团队正与当地政府对接,计划将成果应用于“数字流坑”智慧旅游平台建设。
青春“医”路行 健康助振兴
7月3日清晨,医疗服务团队开展“健康福祉进万家”义诊活动,提供基础问诊、血压血糖测量,为腿脚不便老人上门服务,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传递健康知识和党的惠民政策。义诊中,队员们发现村民对高血压认知不足。7月4日,他们举办《高血压科普:控制血压,享受健康生活》主题讲座,讲解预防与管理知识,发放科普宣传单。此次活动累计服务村民230余人次,建立健康档案180余份,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得到当地乡村医生称赞。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青年实践彰显担当
7 月 2 日至 4 日,实践团队深入流坑村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队员们发放调查问卷调研村民普通话使用情况,共发放 550 份问卷,覆盖全村 85%常住人口及流动村民,并结合入户访谈形成《流坑村语言使用现状调研报告》。数据显示,46 岁以上村民中,87%日常使用方言。针对问题,队员们收集整理方言高频词汇和常用语,结合普通话发音特点编写《流坑方言——普通话翻译对照手册》,涵盖多个领域,助力村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促进语言沟通与乡村发展。
情暖一老传红色 智启一小播星火
7月5日下午,实践团队走进流坑古村,走访退伍军人、老党员及困难老人。在退伍军人董华生家,队员们聆听战火岁月的峥嵘故事,感受革命军人的崇高精神;老党员董友根奶奶展示50年党龄纪念章,回顾跟党走的历程,深深感染众人。志愿者们还为困难老人检查房屋、送上物资,传递温暖的同时,也在交流中领悟红色精神的时代内涵。此前7月3日,流坑小学里,数字技术团队带来科学启蒙活动。大学生“导师”一对一指导,孩子们体验遥控飞行的乐趣,“飞机”起降间,兴奋的欢呼此起彼伏。活动不仅激发了乡村儿童对宇宙与科技的兴趣,更播下“飞天梦”“科学梦”的种子,让科学星火点亮童心。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创新为引领,在多个领域协同推进、多点开花,取得了丰硕成果。青年学子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用青春智慧和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共同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邹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