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5/28 09:17:39
来源:江西日报

樟树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让“古韵新生”

字体:

  摸清家底 构建体系 形成合力

  樟树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让“古韵新生”

  走进“中国药都”樟树市,你可能会和几百年前的“老住户”不期而遇,在三皇里街区观赏药铺掌柜展示“樟帮”绝活,看无人机正给散落在乡村的古祠堂拍“证件照”……近年来,樟树市积极探索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新路径,让沉睡的文物“醒”过来。

  樟树市是江西十大文化古县(市)之一,清江盆地留存着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为进一步摸清文物资源家底,该市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组建了由老文博工作者、新青年、基层文化干部组成的专业普查队伍,运用无人机航拍立体建模,高精度设备采集数据,准确记录每一处文物的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权属、文物类别、历史沿革、保存状况等多项信息。“这些文字和图片上传系统后,就像给每一件文物建好‘身份证’,为后续的精准保护和科学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樟树市博物馆馆长郑园平说。目前,全市67处重点文物有了数字档案,建成了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库。

  守护文物,传承的是文明。樟树市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从法规政策、部门协作、专业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发力,健全市、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同时,不断完善文物保护协调机制,加强与公安、自然资源、住建、消防救援等部门的工作协同,构建全方位的文物保护体系,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强大合力。

  樟树市实施“古韵新生”七维守护工程,即对古井、古祠堂、古庙院亭塔、古门楼牌坊、古桥涵码头、古村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7类有重要价值、急需保护的文化遗产进行专属化保护。该市设立文物“养老基金”,每年投入超过30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先行修缮10处重点抢救性保护文物,分批次修复或整治54处7类文物单体建筑、古村落。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加强文物活化利用,让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闻闻看,这包药材在古方里管什么用?”在三皇里街区的中药体验馆,孩子们化身“小郎中”,动手制作中药膏方、香囊等。樟树市深挖药文化、酒文化等元素,推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打造三皇里街区,将古老的建筑与现代商业业态相结合,让“老地标”变身“新名片”。

  “文物课堂”进校园、“四普”展览进社区……樟树市探索文教旅融合新路径,让古老中华文明得到更好传承与发展。清江中学开设古府文化特色课,让千年临江府的历史故事、古迹名胜“活”起来,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学子心中发芽。在临江镇文博馆,游客们体验古府文化、古陶文化、中医药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自开放以来,樟树市博物馆接待群众145.4万人次,举办各类活动700余场次。《吴城一日游》少年儿童情景剧演出41场次,“趣读文物”系列短视频和《博物馆寻“龙”记》等视频提升了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记者邹海斌 通讯员肖龑)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