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旅商”创新融合 “消费热力”持续涌动
西湖区实现优质供给与消费潮流“同频共振”
今年以来,西湖区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通过创新实践形成“文旅商”合力,实现优质供给与消费潮流“同频共振”,引燃“消费热力”。
“政策包”解锁“消费密码”
挖掘重点人群的消费需求特点,西湖区扩大细分领域的优质供给,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结构,让更多西湖“好物”出彩。
“在使用国家空调家电补贴标准的基础上,还能领区里的消费券叠加立减。而且商家免费上门拆装、回收!”5月19日,南浦街道居民李微点赞“家门口”换新活动,当即购买了一台特惠款空调。
4月下旬至6月底,西湖区与中国农业银行共同举行“2025年西湖区消费品以旧换新家电进社区活动”。活动把空调等家电爆款,通过政企联动让利给社区居民。首批进驻站点包括南浦、广润门、绳金塔等街道共6个社区,吸引数千名居民参与,目前正陆续覆盖全区所有街道。
巧用政策,方能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近期,西湖区精准务实的政策“全面开花”:深入推进“百街千市万店”商贸消费系列活动,制定全面提振消费行动方案,从服务消费、基础消费、新型消费、夜间经济、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五大领域协同发力,联动苏宁易购等超百家企业开展促销活动。“预计全年投入1200万元消费券,一季度已发放补贴275万元,实现带动消费超2亿元,汽车等重点领域消费增速显著。”西湖区商务局相关人士介绍。
围绕“2+4+X”产业发展体系,西湖区还制定完善了商贸消费、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八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大优质企业导入力度,让企业尝到了“政策包”带来的甜头。
“五一”期间,天虹购物中心开展的“上天虹 生活有方”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日均客流量达46.49万人次,同比增长约8%,累计营业额近亿元。
推动消费能级提升
自从西湖区首届南昌水煮嘉年华活动在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迎来“大客流”,街区百年中华老字号品香斋不再愁“巷子深”,5月至今,糕点订单供不应求。由于所有外卖全从这里出货,销售高峰期有些货品卖到脱销。
一间小小糕点铺,因西湖区“文旅商”创新大融合而商机无限,折射出烟火里的幸福西湖新气象。今年善于“引流”的西湖区持续创新业态丰富多样、符合消费者喜好的消费场景,构建“文旅引流、赛事搭台、经贸唱戏、产业受益”良性循环:精心打造的“八一精英汇”文旅经贸品牌,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展会”。今年以来,还成功举办首届“南昌结棍喜剧周”、第二届迎春花市等特色文化活动,将“流量出圈”转化为“口碑长红”。
消费新蓝海如“体育+健康”场景的开辟也为下半年西湖经济带来新增长点:足球文化主题公园、九洲高架桥下体育公园等场景正加快推进,家政、养老、托育、助餐等基础消费服务设施正在全面布局。西湖区今年力争康养、教育等服务消费增长10%。
5月20日,朝阳商圈里的中粮大悦城装修正酣,开业进入倒计时。中粮大悦城定位城市沸腾青年主场,主要为年轻品质家庭、白领及全城的青年客群量身打造。洞悉青年客群的喜好,中粮大悦城在首批进场的租户名单中,包括占比超40%的首进品牌,为打破商圈同质化焕新能量。
坚持错位发展、优势突破,西湖区正加快构建“两廊牵引、五圈共振、场景支撑”的消费空间格局,营造出人气旺、市场暖、活力足,热气腾腾的消费氛围。
做优服务做大“留量”
如果说文旅商业态融合创新是打开“流量”的触点,那么优质服务供给则是做大“留量”的利器。
“五一”期间,西湖区再度迎来人气“顶流”,首日接待游客42.04万人次,同比增长33.1%。停车位紧张怎么办?西湖区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区属学校及其停车场对社会开放,落实疏导分流措施。
以游客满意度、舒适度为导向,西湖区用心用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保障,从细节入手,持续完善志愿服务站、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长沙游客汪柔桦说:“西湖区公厕、垃圾桶、小巷等保洁服务做得特别好,城区‘里子’细节给游客礼遇,真是‘接得住’流量,更‘留得下’口碑!”
做优环境拉升消费“热力值”,西湖区不仅全域下足绣花功夫进行“三整治两提升”环境综合整治,还重拳严打欺客宰客、哄抬物价等行为,引导企业商户诚信经营、文明待客,让每一处“文旅商”触点,成为讲述西湖故事的载体。(万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