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九江市柴桑区岳师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治理圈、服务圈、阵地圈、邻里圈”四圈融合,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型。
岳师街道通过“党建联席会议”机制联动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30余家主体,形成“问题共商、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治理合力。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凝聚各方力量,让党组织成为群众身边的‘主心骨’。”“治理圈”构建以来,岳师街道共召开党建联席会议20余次,解决社区治理难题50余件,居民满意度稳步提升。
在悠然社区中辉国际小区,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党委联合辖区内的机关单位、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共同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充电难”问题。随着小区装修入住人口增加,电动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原有的充电桩数量难以满足需求。社区党委组织实地调研,邀请消防部门科学规划充电桩安装位置和数量,并协调专业公司施工。最终,4个崭新的充电桩在小区内顺利投入使用,覆盖多个停车区域。居民张先生表示:“社区这次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实事,充电方便了,生活也更舒心了。”
阵地是服务群众的“桥头堡”,岳师街道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优化功能布局,整合各类资源,增设便民服务站、图书阅览室、民主议事厅、“一老一小”服务室、“四点半”课堂、幸福食堂等阵地,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并引入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等第三方力量,开展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等个性化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为解决老年人“做饭难”、上班族“带饭愁”问题,蛟滩湖社区幸福食堂采用“政府补贴+社区运营+居民互助”模式,每日供应三菜一汤营养餐,针对特殊群体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月均服务居民超200人次。居民张大爷说:“十几块钱就能吃顿热乎饭,志愿者还帮忙送到家,非常暖心。”
服务群众,关键在“民”。如何调动起社区居民自身的积极性?岳师街道整合在职党员、专职网格员、楼栋长、退役军人、医生等几类群体,组建120人的“红色志愿服务队”,围绕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开展政策宣传、技术指导、环境整治、文化体育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专业资源补短板、熟人网络强纽带”的服务矩阵。
志愿服务队的骨干成员黄亚楠是一名退役军人,是大家公认的“热心人”。去年下半年在日常巡逻至泉塘安置小区C区9栋时,发现电梯因电路老化突然停运,他立即向社区党委反映,并逐户通知居民注意安全,经社区协调专业第三方进行维修,仅用3天便恢复电梯使用,保障居民的正常通行。“当过兵的人就是利索,发现问题快,解决问题更快!”居民王大爷说。
此外,泉塘社区还联合易家垅戏剧团,为老年人表演戏剧。居民张阿姨笑着说:“在家门口就能看戏,真是一大乐事!”截至目前,红色志愿服务队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场次,参与志愿者达370人次,服务居民超过9000人次。
从“急难愁盼”到“舒心生活”,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岳师街道以党建引领“四圈”融合,将治理效能转化为民生温度。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化“四圈”融合模式,以解决群众“关键小事”为切入点,推动基层治理向智慧化、精细化迈进,让幸福在家门口持续升级。(曹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