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2025年5月13日上午,南昌市“回归儿童立场 共话协同衔接”幼小科学衔接联合教研活动在南昌市红谷滩区怡园路幼儿园举行,南昌市学前教育教研员凌云老师、南昌市体育学科教研员余敏老师以及全市小学体育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及骨干教师百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实地观摩 遇见美好
该活动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健康领域发展目标以及幼儿园场地特点,精心设立了A、B、C三类运动区域。基于幼儿视角,组织孩子们从场地划分、规则设定、材料投放、运动路径、游戏玩法等方面展开充分讨论。聚焦幼儿走、跑、跳、投、攀、爬、钻等基本动作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真正实现了“我的晨锻我做主”的教育理念。

活动中,孩子们的沉浸式运动状态感染着每一位老师。不同体能项目间的关联,同一项目的分层设计深深打动着老师们。幼儿园因地制宜打造的户外场地、孩子们娴熟的技能、自主锻炼的热情和状态吸引大家纷纷驻足。
课例展示 助力成长
涂喜老师执教的体育活动“新老狼老狼几点钟”,精准把握幼儿身心特点,把平衡车技巧巧妙拆解融入趣味游戏。小山坡变身“勇气赛道”,幼儿骑上平衡车穿越小山坡、绕过层层障碍,在加速与急停中解锁“人车合一”的掌控感,在各种挑战中锻炼身体控制与平衡能力。

汇报交流 互学共进
观摩结束后,南昌市红谷滩区怡园路幼儿园副园长蒋文婕以《童眼看衔接 四维助成长》为题,结合晨间签到、户外运动、自理能力培养、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大胆表达表现,以及区域活动中的“项目式学习”等案例,生动诠释如何将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大准备有机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
南昌市站前路教育集团朱慧慧老师以《科学衔接 健康成长——助力幼升小体育与健康课程衔接》为题,立足儿童发展特点,详细介绍了小学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及校园生活,从幼小学段差异性分析、幼小衔接课程整体策略、体育学科衔接内容教学策略进行了交流分享。
交流研讨 引领提升
互动交流环节,主持人邀请参研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幼小体育衔接”进行经验分享,让思想的碰撞激发出更多的教育智慧。大家畅所欲言,从现状、调整、支持、优化等方面梳理出提升体育锻炼质量、赋能幼儿成长的策略。
南昌市体育学科教研员余敏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梳理:幼小科学衔接是基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步骤。体育教师应该抓住幼儿园和小学学段之间固有的、天然的衔接性,注重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同时也要意识到幼儿园和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差异性。要深入理解和研究这些差异,更好地实施幼小衔接策略。
南昌市学前教育教研员凌云老师对本次幼小衔接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首先对活动的周密组织表示了肯定,并向所有参与的教师致以诚挚的感谢。幼小衔接主要指向幼儿全面发展,而幼儿入学的身心准备是帮助幼儿在心理方面和身体动作发展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如向往入学、情绪良好、喜欢运动、运动协调。幼儿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涉及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希望幼儿园继续聚焦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体能的发展,以培养孩子运动兴趣为重点开展体育运动和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