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至25日,“一带一路‘友谊’国际消化内镜学院”系列培训活动——南昌站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来自葡萄牙、埃及、尼泊尔、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9位内镜专家参与了本次交流学习。
本次活动在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指导下,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大一附院)消化科主办,旨在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化内镜技术交流,推动中国先进医疗经验走向世界,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在为期5天的课程中,南大一附院消化科聚焦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规范化与创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维度沉浸式的学习与互动,为外籍专家学员提供了深度参与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体系的实践平台。“在课程设置上,我们采用了理论精讲、高阶模拟训练、病例研讨相结合的立体化培养模式,围绕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US(超声内镜)、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开展教学。”南大一附院消化科副主任舒徐介绍,参加授课和操作演示带教的老师除了有南大一附院相关科室的资深专家,还特别邀请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等医院的多位知名专家担任授课老师。

南大一附院消化科是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是世界内镜组织ERCP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首批消化内镜培训基地,始终致力于推动消化内镜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024年,医院消化内镜诊疗量达16.96万例,其中治疗内镜总量超3.46万例。
对于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南大一附院副院长、消化科科主任祝荫表示,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员交流,不仅展示了南大一附院消化科在消化内镜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提升了医院在消化内镜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还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医疗需求和研究热点,激发学科团队的创新思维,推动技术改进和学科发展。同时也为后续开展国际合作项目、联合研究和人才交流培训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本次活动针对学员技术背景差异,采用了“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模式。培训过程突出问题导向,互动性强。此外,本次活动还创新性地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开展远程手术直播互动,通过手术直播系统实现双会场实时技术交流,同时结合南大一附院特色病例的手术实战观摩,为学员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技术展示。
作为本次培训活动的学员之一,来自埃及的学员Esam Ali表示,会把培训中学到的新技术和好经验带回埃及,也希望未来能更多地与中国医生合作。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学员Amaranto Santoso对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非常感兴趣。他表示,此次培训让他学到了很多,不仅了解了新的技术,还看到了大量病例,未来他可以应用这些技术来帮助他的病人。
面向未来,如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学交流,更好推动消化学科的发展?祝荫表示,南大一附院消化科将持续优化国际培训项目,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交流学习,同时拓展合作渠道,推动消化内镜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江西力量。(梁楚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