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耕”新。在赣鄱大地的田间地头,一场金融与春耕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江西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依托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主动对接农业生产信贷需求,通过政策创新、科技赋能和服务下沉,将金融“活水”精准注入春耕备耕全链条,为农业稳产增收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先行:畅通春耕“资金链”
“真没想到,手机点几下就能解燃眉之急。”丰城市秀市镇种粮大户黄先生轻触屏幕,30万元“农保贷”即刻到账。这位经营3000亩水稻、1000亩蔬菜的农业带头人,因扩大种植规模遭遇资金缺口。江西银行丰城支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服务,为他量身定制了“农保贷”融资方案。从资料收集到贷款审批,整个流程高效便捷,让黄先生赞不绝口。
这样的场景正是江西银行以金融“春雨”润春耕的生动注脚。
据悉,江西银行年初就印发了2025年春耕备耕金融服务方案,以金融“活水”、精准服务助春耕。该行通过建立动态授信审批机制,对春耕贷款实行“双优先”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办结。截至目前,向农林牧渔领域投放近13亿元专项资金,精准灌溉农田水利、农机农资等关键领域。
为精准对接和服务好小微企业及农户,江西银行根据“三农”主体的生产经营情况、资产、资信等情况,综合运用各类产品、因地制宜为其制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围绕种子、化肥、农机、农田水利等春耕核心环节,运用“农e链”专项金融服务满足农业全产业链金融需求。针对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农业企业,为其提供“数转贷”产品,并配套“薪管家”“财务管家”“粮食收储”等智慧项目、智慧场景,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针对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充分运用线上化涉农产品“农保贷”,大力推进“银行+保险+农户”扶农助农模式,凭借三分钟申贷、零抵押、零担保、一分钟审批的“301”产品优势,显著提升农户办贷效率。
科技赋能:智慧金融“到指尖”
眼下正是油菜移栽、根系培育的关键期,江西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南昌县域分中心的流动服务团队带着移动办公设备来到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践行着“把柜台搬到地头,把服务写进泥土”。
田埂上,客户经理涂某为新建区油菜种植大户谢先生现场测算20万元周转金需求,并当场指导进行了贷款申请。依托“江银i农”平台全流程线上化操作,不到48小时谢先生就收到了20万信贷资金已到账的提示音。“这些钱就像及时雨,解了我购买化肥资金缺口的燃眉之急。”看到手机到账提醒,新建区油菜种植大户谢先生感慨数字化金融带来的蜕变。
据悉,江西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依托“大数据+金融科技”,打造了乡村振兴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江银i农”,涵盖农资、农服、农贷和农技等多个方面,为“三农”客户提供一站式、多方位线上服务。通过移动金融服务方式,将金融服务更精准、更广泛地下沉到更多县域乡村,农户足不出户即可在“江银i农”平台上完成贷款申请、进度查询、线上提款等全流程操作。此外,平台还搭建了批量预授信专区,上线35款涉农助农专项子产品,通过核心企业实现授信批量化,将传统营销拓客的“散、广、慢”提升为“量、准、快”。
下沉服务:织密乡村“普惠网”
江西银行积极响应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新模式,努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普惠金融服务站”在全省地市及县域全覆盖。充分发挥县域支行和普惠金融服务站“毛细血管”作用,结合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瞄准春耕备耕痛点,组织“i农小队”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掌握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涉农客群经营特点及金融需求,并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上门。同时,联合村委开展信用村评议工作,对信用村村民建档立卡并配置预授信额度,对农户提供“惠农快贷”“惠民快贷”特色信贷产品,加大对农户的信贷支持。
人勤春早,功到秋实。江西银行将持续加大金融供给,并将金融支持小微协调机制与金融支持春耕备耕工作有机结合、协同推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营销走访力度,确保“应贷尽贷、能贷快贷”,以“政策+科技+服务”的三重奏,谱写金融助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