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暮春,江南草长,天光明媚,群莺飞舞,远眺群山烟波浩渺、层绿耸翠,俯视大地草木复苏、生机盎然,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淡淡花香,沁人心脾。有幸随同水文化团队及新闻媒体朋友走进丰城,探寻“龙光射牛斗之墟”的地方。

丰城市隍城镇一水绕村,良田万顷。图片来源:江西日报
丰城位于江西中部,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建县,地域2836平方公里,古有富州、广丰、吴皋等称谓,因有丰收之城的说法,故简称丰城。丰城境内河流众多,大大小小的溪流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有“三江一河八水”之说,赣江、抚河、锦江流经此地,形成了主要的水系架构。也正是有众多的河流、丰沛的水量,成就了千百年来鱼米之乡的美誉和绵绵悠长的文化历史。
不经意学习得知,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所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其两处用典均出自丰城。《晋书》记录,永平年间,县治曾有“紫气冲斗牛星”,县令雷焕挖狱基得春秋干将、莫邪雌雄宝剑,故丰城别名“剑邑”“剑城”,王勃用典正出于此;序中所提东汉名士徐孺子,也是丰城白土人,只是丰城原为豫章郡所辖,且其长期居住南昌,故历史多称其为豫章名士。当然,人才辈出的丰城人文历史远不止于此,较出名的还有元代文学家揭傒斯、明代抗倭名将邓子龙,据说朱熹也曾到此讲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就是在此所吟。
丰城的老城区位于赣江右侧,沿江东西走向布局,一条河堤将其隔开,保护着烟火人家。也是东西走向的东方红大街又将老城区一分为二,是原先最为繁华的街市,副食品商店、菜市场、打铁铺、包子铺、药店、理发店、文具店等应有尽有,沿街边道则成为进城农民的“地盘”,各色时令蔬菜、瓜果以及家用手工艺品等琳琅满目,街道上则人来人往、摩肩接踵,这看看、那摸摸,挑挑拣拣,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有的还沿街叫卖,此起彼伏,同时还夹杂着大人小孩的呼应声,熙熙攘攘的样子成为老丰城人最亲切的记忆。在大街中段,向北拐弯是挂剑巷,原先巷子的路是大青石块铺就的,凹凸有致,不易滑倒,雨天行走时,只要细心还能听见雨滴撞击石板反弹时发出“叮当”的响声。在巷子尽头就是丰城人口中的“大码头”,码头常年固定有二、三条机动船,免费来回循环接送,是两岸交往的主要工具,码头旁还有一、两个茶铺,成为往来人们歇脚的地方。没有普及自来水的时代,沿着码头左右展开的一块块大石头,是很多家庭洗菜、洗衣服天然的场所,女人们左一桶右一担,相互打着招呼闲聊着,手上却没有停止,甚是热闹,在炎炎夏季的傍晚,则更是大人小孩游泳、嬉闹的乐园,人声鼎沸、浪花飞溅,及至夜深方肯渐渐停歇。“大码头”应建于明清时期,是赣江商贸在丰城最大的聚集区,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赣江大桥、剑邑大桥的先后兴建,它的功能渐渐走进了历史,但从上至下而行,四十多级的青石板台阶,很多被踩踏得圆滑凹陷,借着岁月和风雨的冲蚀,展示着它曾经的繁忙与辉煌。

丰水湖 图片来源:丰城发布
丰城的新城区位于老城区的西南方向,105国道穿行其间,将新老城区连接起来。老城区留下了历史的印忆,新城区则颇具现代质感,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往来的车辆川流不息、络绎不绝,夜晚路灯亮起,则霓虹闪烁、流光溢彩,恍如大都市的不夜之城,有的围着市府广场闲庭散步,有的相约宵夜几杯,有的伴着音乐舒展身姿,一派盛世景象。有了水,城市才更有灵气,新城区西侧占地六百多亩的丰水湖公园是居民最爱去的地方,其集历史、文化与风景旅游于一身,两个半月形的人工湖,合成一个三百余亩的圆形人工湖,在中心点上建有三千多平方米的丰水湖广场,其外围还有和合塔、唯美龙窑、博物馆、文昌阁、和顺水、枫林桥等景观及休闲场所,成为很多市民闲暇娱游的打卡点,造就了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紫云山水库。章玥 摄
古往今来,人类多依水而居,伴水而生,温柔时它波澜不惊,静静流淌,滋养两岸,浇灌着千里沃野,让丰收的农人喜上眉梢;发怒时,似万马奔腾,不可遏制,翻滚着向前斩断所有阻拦的束缚,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丰城因河流众多,也是水旱灾害频发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已建大大小小的水库近500座,星罗棋布在33个乡镇,其分渠、斗支如人的血管一样密布在广袤的田野之中,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靠天吃饭的历史,为丰收之城年年的丰收提供着坚实的保障,全市124万余亩的水稻、40余万亩的各类油料生产、20余万亩的蔬菜、24万余亩的养殖水面等,为现代经济建设作出着丰城的努力。站在全市最大的水库——紫云山水库宽阔整洁的大坝上远望,蜿蜒曲折的库区水面波光粼粼、一碧万顷,几只水鸟时飞时伫,巡视着安宁的库区,库边的树木密布而繁荫,像哨兵一样呵护着那碧绿、清澈的湖水,堤坝上十几个特意从城里来的资深美女们穿着火红的服装,嘻嘻哈哈,正排着队,随着音乐摆弄着手中的花扇,对着架好的手机做着直播。此时正值春灌,一股股清流涌出闸门,沿着渠道向前流淌,走向田野、奔向远方,偶尔有几只小鱼还会调皮地跳出水面,似乎向人们展示着它无言的快乐。

丽村镇对木村千亩油菜花灿若金霞。章玥 摄
如经济建设一样,丰城的水利事业无疑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持续为乡村振兴作出水利人的贡献。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使乡村的农民喝上与城市居民同质的“好水”;病险水库加固如期完成,呵护着周边的安宁;幸福河湖建设有序展开,一个个秀美山村“绿水人家绕”。近年来,丽村镇对木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那连绵千亩油菜花随风翻滚、香气逼人,成为人们的“诗和远方”,青山如黛、农家静谧,蜿蜒的小溪从村前流过,潺潺的水声与金黄的花海相映成辉,水在花间流、人在丛中走,不少人还不远千里来此“打卡”,据了解“丽村第三届自驾赏花节”人流达8万余人次,据说有人在此一天卖羊肉串收入就近四千余元,不少村民还自发打开家门为游客做“丰城炒粉”,六元一碗很受欢迎,此间农产品销售也很旺盛,丽村酒、富硒米、艾米果、山茶油等土味十足,走出了一条农村文旅发展的新样式。

龙头山水电枢纽工程。章玥 摄
时代在前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人们对美好生活又有了新的期许,希望生活更宜居,喝上更安全洁净的水,在这方面丰城水利人也作出了新的努力。城区下游3公里处的龙头山水电枢纽工程主体已如期完成,这是一座以发电、航运、城市交通为主,兼有防洪灌溉、供水、旅游、水产养殖、水生态安全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利工程,计划年发电量9亿多度,为经济建设持续输入更多绿色能量;大江截流,防汛度汛又多了一道安全屏障;水位的提升,城乡饮水、农田灌溉安全有了更可靠的保障;把大坝变为通途,两岸交流又多了一条便捷宽阔的快速通道,站在大坝上,江风拂面,连绵的远山尽收眼前,成片的高楼耸立在赣江两岸,往后看,一条又一条船只正缓缓有序通过船闸,据介绍,仅因船只可直达上游十公里的丰城发电厂,就可为该厂每年节省运煤交通费用四千余万元。为使人们喝上更好的水,丰城还筹资16亿元,在全市最高峰、风景优美的玉华山脚下,兴建库容5千多万方的玉华山水库,逐渐变更为城乡居民的日常饮水,使不受任何污染的山泉水,通过管网源源不断地流入百姓家中,此时工地旌旗猎猎、机器轰鸣,骄阳正炙、人影匆忙,人们正在为了把美好的愿景变为现实昼夜忙碌着。为了减少季节干旱、各类污染等因素影响,确保城区周边33个乡镇21个水厂的水源稳定且安全,在加快构建国家水网重大战略部署的指引下,丰城水利人提出了在不同水源地取水的水厂供水管道相联通,使其互为备用的思路,一旦甲地用水遇到问题,便可通过应急阀门,输入乙地的水,更大程度提高了用水的效率和安全。国家“十四五”规划今年要收官,“十五五”规划又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丰城水利人又开始新的遥想,“在这里建一个灌区,方圆二十万亩农田灌溉就有了更好的保障”“这几个水库需要加固了,有的还可以扩容”“有群众反映旱期用水混浊,能不能在其他地方引一根供水管道过来”……

玉华山水库施工现场。章玥 摄
水利是一个古老的行当,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着,一部中华治水史就是半部中华文明史。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距今已有4600余年,其外围水利系统,通过筑坝引水,既增加了灌溉面积,又巧妙应对洪水,保护着古城安全,凝结着先人治水的智慧和勇气。也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水利人接续传承,中华大地不断焕发着勃勃生机。丰城水利部门应是全国水利行业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有一群人正用他们的坚韧和执着书写着新时代水利人的追求和担当。原丰东灌区局长朱积军,大学毕业后就耕耘在水利战线上,其有些“天马行空”的设想让人感觉超越时代,但充满激情的眼光又让人感觉一定会实现,为更有时间实践自己的想法,他辞去行政职务专职技术研究,终日奔波于山陵峡谷,忙碌于水库田间,三十多年来发明的专利就有十三项,不少专利得到专家院士的充分肯定,他提出构想、前期筹划的玉华山水库已全面动工,如今他又“相中”地处偏僻的前山水库,设想着如何把看似“不值钱”的小水库变成造福当地的“聚宝盆”,他无权无钱,更多的是“孤狼”式的前行,他挑灯夜战,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胸中的“澎湃”,我们相约明年来看前山水库,定会“旧貌换新颜”。有一种平凡叫一辈子只在一个地方干一件事,这种形容放在紫云山水库管理站站长蒋晓亮身上最合适不过了,他大学毕业后便在这里工作,从来没有挪动过“窝”,从“毛头”小伙到黝黑“老农”,这一待就是三十多年,青春年华早已融入到那库区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对水库四季运行了然于心,对库区的渠道如数家珍,行走在乡间小路,不论男女老幼,都亲切地打着招呼,而面对记者的镜头,却紧张得直冒汗,喃喃不知所言,他裤带前依然挂着成串的钥匙,像极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产队长”,看似权力,更是责任。
离开丰城之时,长烟已起,晚霞如炽。人道“关山难越”,不承想“高峡出平湖”,其中凝聚了多少人的艰辛和努力!新时代新征程,水利人必将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志向和勇气,为百姓安康、民族复兴作出更多新的贡献。(龚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