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宁都县智慧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6万亩,产量超15万吨,综合总产值达27亿元;全县签约科技创新赋能项目18个,总投资达37.98亿元;组织5家企业申报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兑现2023年度科技创新惠企政策资金575万元……
如何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宁都县给出自己的答案: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科研条件等实际情况,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升电子信息产业链韧性和乡村治理效能,努力培育发展新优势。
现代农业助力沃野生金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宁都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蔬菜产业,积极探索出一条由传统农业迈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转型之路,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走进长胜镇三农服务产业园,新引进的辣椒AI智能分拣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以前靠人工分拣辣椒,有了这条新的生产线之后,每8个小时就可以分拣出1万斤辣椒,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三农服务产业园工作人员介绍。不仅如此,由产业园衍生出的托管服务、农事服务中心等平台,还能够让农户进一步体验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真切感受到现代科技助力农业带来的喜人成效。
来到青塘镇,一排排蓝色大棚整齐排列,大棚里的绿色蔬菜青翠欲滴。青塘镇是宁都县最早一批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乡镇。2019年,宁都县引进赣州青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当地,通过专业化运营、先试验后推广的模式,从选种、培育到移栽、采摘等各个环节,精准细致地为种植户提供“保姆式”服务,进一步推动宁都蔬菜产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目前,青塘镇育苗中心有三条全自动蔬菜播种线,效率最高的一条生产线日播种可达80万粒,水稻和油菜播种线日播种可达6500盘,实现全年不间断育苗。
今年6月,宁都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成功录入2025年国家项目库。去年,宁都县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成为江西省唯一上榜县。该县预制食品加工全产业链产值达50.6亿元,带动2.8万人就业增收。
数字赋能点燃转型“引擎”
在江西省极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新升级的无尘车间内,只见数台大型3D打印设备有序运转,技术员在机器操作台前熟练地操作设备完成打印作业。该公司是宁都县一家集3D打印机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制造企业,可年产5万多台桌面级3D打印机、2000多台工业级金属选区熔化设备,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江西极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发展,是宁都县以科技创新赋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全链式发展,该县按照“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强集群”的发展路径,全面塑造数字产业化发展新优势,加速提升产业集聚能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工业倍增升级,赣能电子、领丰电子、华映光电、纬景储能等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市场前景广的特色优势产业聚链成群。目前,宁都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0家,有12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上半年,该县10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6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营收31.1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27.3%。
智慧平台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数字需先行。从以往的“一张嘴、一支笔、两条腿”,到现在的“一个云端、一部手机、一块屏幕”,大数据进村,促进精细化管理,正在逐步改革传统乡村治理模式。
“依托数字乡村平台,用手机和电脑就能随时掌控全村情况,真是太方便了。”说起数字乡村,田头镇璜山村党支部书记黄俊荣频频点赞。
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小布镇景区,游客依托“一部手机游小布”智慧平台,可开启全新、便捷、人性的智慧化项目,包括AR导览、手绘地图、语音讲解等,更好地享受出游乐趣。
“过去的小布镇,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如今,小布名声在外,一批批游客走进这里,我们吃上‘旅游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当地村民林祥贵高兴地说。得益于乡村振兴、传统旅游与现代信息科技的融合,高起点推进数字乡村与景区融为一体的智慧化、数字化建设,助推小布镇向“智慧时代”加速迈进。
近年来,宁都抢抓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以“数”赋能,通过一张网络、一个平台、四大应用,有序开展智慧文旅试点,建设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具有电商运营和品牌孵化能力的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在防溺水、森林防火、村庄社会治安、帮助村民增收等方面提升治理效能,并逐渐建成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智慧养殖示范企业、“互联网+惠民工程”、县乡村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等,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廖鸿鹏 钟院兰 记者 刘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