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4 08/05 16:56:21
来源:江西省林业局

深化集体林改的“江西密码”

字体:

  江西省委、省政府日前出台《江西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瞄准影响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从7个方面19项改革举措布局,明确要增强生态保护和林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让改革更具生命力。

  “吃定心丸”集体林地“三权分置”

  一直以来,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权属问题备受林农关注。方案在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政策落地上可操作性强,明确了许多创新措施。

  原依法颁发的林权证继续有效、不变不换,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可以分离设置、独立发证,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归实际经营者。此举,让江西林农真正吃下了“定心丸”。

  推动集体林地“三权分置”的前提,是要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畅通林权登记。黎川县提出“落大宗发小证”方法,解决了10.6万个登记信息不明晰、权属重叠、地类冲突等历史遗留问题。这种方法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林权不动产登记数据库信息,把有合法权属的林地划分山林大宗地,如果大宗地内部权属界限不清、面积不明,采取“宗地合并、按份共有”方法,合并相邻联户经营的小宗地,巧妙地解决了林权分户登记难题。

  发证不仅要合法规范,更要惠民便民。江西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焦三梓表示,要开展林权登记成果清理规范和整合建库工作,建立林权登记协同便民利民机制,方便群众办理林地和林木不动产权证。政府会承担开展补充地籍调查的所用费用,不会向林农收费。

  “动真刀子”林木采伐“越砍越富”

  “森林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使原有的林木采伐方式发生了变化,当前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与林业发展不相适应,要顺应时代需求作出调整。”江西省林业局副局长杨皓说。

  针对林木采伐管理亟须解决的问题,方案明确了相关政策支持。事实上,早在2023年,江西就出台了深化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十项便民举措,进一步放活林木经营权。新余市落实审批程序、指导服务、造林更新“三到位”编制森林采伐计划;乐安县通过“林木采伐App”,对低于15立方米的人工商品林采伐服务实现了“掌上办”;莲花县采取“严管、巧促、善推”工作机制,强化林木限额采伐管理;赣县区把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事项权限下放到乡镇集中受理、统一送审,让群众少跑腿。

  “只有以问题为导向来解决林木采伐管理弊端,才能从根本上落实好林木处置权、保障林农收益权。”杨皓说。

  “注新活水”金融资源“进山入林”

  林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如何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变资源为资本,实现山区群众共同富裕,是这次改革的关键所在。

  方案提出,开展经济林、碳汇林、林下经济、公益林补偿等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开发符合林业经营特点的中长期、利率优惠贷款产品,创新林业碳汇、贷款保证保险等金融产品。近年来,江西在林业引入金融活水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目前,江西已累计收储林地91万亩,落实林权收储担保贷款5329万元。

  “要建立林权贷款林银协同服务机制,开展林权收储担保体系建设,引导金融资源进山入林,探索一条以绿色金融改革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江西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徐鹤飞说。

  接下来,江西将出台林权抵押、林业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推动林权抵质押改革。建立社会资本投资林权渠道,放活林权市场。同时,推出林业碳汇价值保险、林业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古树名木保险、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以及油茶、森林药材等地方特色保险。

  “涉深水区”单家独户“联营联合”

  “江西集体林地面积大,林区人口多,林业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最适宜发展绿色富民产业。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可以进一步盘活森林资源,让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对山区林区群众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江西省林业局副局长刘宾说。

  方案强调,要发挥国有林场联营带动作用,发展集体林适度规模经营。

  实现规模经营的前提是,要创新流转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江西在深化改革中,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流转农户林地经营权,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收储分散林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林权流转。

  安福县明月山林场采取联营、赎买、承包、租赁等方式,流转长期闲置失管无收益的林地造林,林场经营总面积扩大3.1万亩,蓄积量提高了12万立方米。

  各地国有林场利用技术、人员和资源优势,探索“国有林+集体林”“国有林场+家庭林场”等模式,建立股份合作林场,通过集体林地适度规模经营,集体林地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

  “明月山林场的这种场村联营联合模式,实现了山上增绿、林场增效、林农增收,为其他国有林场主动融入深化集体林权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刘宾表示。(刘小虎)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