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南昌市各地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各级调查队员们顶着烈日在山野中穿行,利用相机、RTK、移动数据终端等普查设备多维度采集不可移动文物点的坐标位置、平面布局、年代、保存状况等信息,并进行集中测绘、采集和录入。7月31日,调查组在复查熊桂公墓、熊应申墓、雪舫熊氏祖堂3处不可移动文物点时,新发现文物点一处,为曹秀先石刻。
据了解,曹秀先石刻位于樵舍镇波汾村白马庙门左侧墙上,石质为青石,石上刻有“秀毓芝山”四字,字体古拙大气。曹秀先作为一代名臣,其书法造诣颇深,史书记载“以儒臣起家的曹秀先‘博极群书,工于诗文,尤善书法’;‘书法高古,纯写中锋力透纸背,人得片楮以为宝。’石刻碑版甚多。尝进所刻敬恩堂移晴堂书课,赐御临黄庭坚尺牍,着赐书堂集”。此次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曹秀先石刻”为研究曹秀先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资料。
据介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从2023年11月开始,到2026年6月结束。目前,南昌进行的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做好信息录入,加强技术指导,各地各部门正组织人员在各乡镇(街道)实地开展文物普查,为期一年。8月底之前,南昌市将完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整理工作;10月底前,完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整理工作;12月底前,完成80%的“三普”登记文物实地复核和信息采集填报工作。(张依 记者 徐蕾)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