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节能晶和科技有限公司科学谋划,注重自身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实践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5年来,50多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65万盏灯具,全运营期可实现节电21亿千瓦时以上,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过8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0多万吨,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中节能晶和科技有限公司大楼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南昌首个2000亿级产业,南昌LED产业发展迅速,产品技术不断创新,产业规模逐年提升。晶和科技抢抓产业风口,乘势而上,由“纯产品制造销售商”向“节能照明集成和运营商”“服务商”转型,开辟数智化新赛道,以硬核科技精耕EMC模式细分市场,提升城市智慧照明运营管理服务水平。目前,位于南昌高新区的晶和科技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道路照明运营服务商。
作为江西省自主创新的硅衬底LED技术孵化企业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晶和科技坚持科技筑基赋能转型。从成立初期,晶和科技依托与南昌大学、浙江大学、晶能光电搭建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开展技术创新,构筑核心竞争力,建成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承担了7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晶和科技是业界最先提出模组化概念,并首批实现模组化技术应用的LED照明企业。我们研发且获得发明专利的阵列结构透镜被行业普遍采用,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中节能晶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昕介绍道。
当前,晶和科技拥有授权专利2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使灯具产品在节能率、可靠性、商务方案竞争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LED路灯、隧道灯出货量一直稳居全国前列。

▲晶和科技生产线
晶和科技不是一家单纯卖产品的灯具企业,而是提供包括软硬件产品、成套解决方案、工程交付、运营维护等全价值链产品及服务的公司。谈及晶和科技的转型历程,陈昕提到,“晶和科技成立初期是以产品研发和生产销售为主,经过几年发展,受成本上涨、市场竞争等影响,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2015年公司向项目运营型企业转型,通过EMC等模式为客户、业主提供全面的节能智慧照明解决方案和集成运营服务。”在发展过程中,晶和科技抢抓机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依靠创新特别是运营模式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在产品方面,晶和科技自主研发的照明产品,应用在EMC项目上优势尽显。“晶和科技在产品开发上坚持求稳,留足冗余量,不仅光效高、功耗低,而且稳定性好、寿命长,这样一来合同周期越长,我们的运维成本相对越低,可享有的节能收益就越多。”陈昕谈到。
晶和科技开辟EMC模式新赛道,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专属道路。在项目管理方面突破转型阵痛,面对运营过程中长期复杂的问题,做到科学性、高效性、专业性三者统一。

从短期的销售模式变为长期的运营模式,EMC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了解,EMC领域有所建树的企业,主要以央企或者上市公司为主。“如果说一个工程是一场‘恋爱’的话,那动辄8年、10年的EMC项目就是一场婚姻。”中节能晶和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耀庭对记者谈到。
晶和科技坚持长期主义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坚持数智创新,驱动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021年,晶和科技引进智慧城市领域高端人才,并在杭州组建了智慧研发团队,加大对数智化软硬件产品的研发投入,迭代升级城市智慧照明管理平台,提升了城市照明从建设实施到运营管养的数智化能力。目前,晶和平台已经在北京大兴、江西南昌、浙江瑞安、江苏淮安、安徽马鞍山、广西富川等二十多个城市部署应用,运营管理灯具近40万盏。对比传统运维模式,晶和4.0平台支撑下的远程数字运维可以实现至少50%的效率提升,比如原传统运维万盏灯具数量需要9-10人,接入平台后只需3人就可以完成。既节能又省钱,符合真正的智能化照明的要求。
在数智化创新发展的进程中,晶和科技坚持向“新”而行,不断谋划企业发展新篇章。陈昕深有感触,“EMC是一个过渡模型,是企业从产品公司向服务公司转型的产物。未来会有很多企业通过EMC模式,转化成为一个服务型公司,不再是单纯的卖产品,而是基于用户的具体场景需求,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以及成套、全流程服务,这个是特别符合现在的数字化转型和商业创新大趋势的。”银川项目是2019年国内首个省会城市全城改造项目,公司在全国投运EMC项目50多个,已有12个项目顺利移交业主;管理灯具总数超65万盏,运营EMC项目的亮灯率全部在98%以上......据悉,公司依靠EMC运营服务取得的收益占全部营收60%以上。
据了解,下一步,晶和科技将在产品端继续坚持“三高”,即更高光效、更高品质、更高智能化;在服务端持续优化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成套解决方案,以及从产品技术到解决方案到交付到运维的系统的全链条的服务能力,实现企业更新更快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