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正月初八,在余干县高铁站进站口,返程的旅客提着大包小包,排着长队,有序从安检通道走进候车大厅。
“余干站每天有32趟车次,最早一班8时8分出发,最晚一班是22时21分。”工作人员徐朝云向记者介绍,去年12月27日,随着昌景黄高铁正式开通,余干县结束了没有高铁的历史,群众出行越来越便捷。
陈先生对此深有体会。“我在南昌工作多年,每年春节回余干都是开车,今年带孩子体验了坐高铁回乡,仅仅用了15分钟。”陈先生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他还坐高铁到景德镇看望舅舅,从余干站出发20多分钟就到了景德镇。
一路通,百业兴。高铁的开通,除了给当地群众出行带来便利,也增添了不少致富门路。昌景黄高铁横穿余干县鹭鸶港乡沿河村,高铁开通后,村里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有的种植余干辣椒、有的利用滨湖资源发展水产养殖或乡村旅游等,刘仕军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以前在福建泉州做生意,2019年看到村里在征收土地建设高铁,觉得返乡创业的机会来了。”刘仕军告诉记者,高铁串起了县城与省城之间的联系,一方面使得农产品和农村劳动力快速入城,为各行各业提供便捷的物流配送,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农村地区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加速了沿河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的融合。
为此,刘仕军回村创办了余干金农仓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他通过土地流转,建起100亩产业基地,种植果蔬、挖鱼塘,开办农家乐,吸纳了40多人就业,每年为沿河村集体经济带来8.5万元收入。“今年我要丰富业态,开建露营项目。”高铁开通后,刘仕军又有了新打算。
鹭鸶港乡党委书记胡佳洁向记者介绍,沿河村是全县唯一的省级红色名村,也是“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全村有农户737户,2711人。随着高铁开进村,完善的“高铁+高速公路”交通网络,沿河村将吸引更多群众到此开展红色研学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村里因势利导布局打造采摘园、农家乐等多种业态,大力发展“红色+生态”旅游,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南昌铁路局驻沿河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连诚告诉记者,作为定点帮扶单位,通过联系“娘家”,在高铁上“摆摊设点”,展示和销售余干辣椒、余干乌黑鸡、乌泥红毛鸭、瑞洪乌鱼、余干芡实等特色农产品,扩大了销售范围,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余干,助力乡村振兴,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出行越来越便捷,旅游饭越吃越香甜,行走在余干县,能感受到这个滨湖大县热气腾腾的崛起之势。高铁为伴,乡村共富、文旅共融、红利共享,高铁带来的变化蔓延至这座县城的街头巷尾。(记者 洪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