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是革命老区县,为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近年来,宜黄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培育产业体系上求突破、在释放发展动能上闯新路、在打造美丽样板上作示范、在推进共同富裕上谋实招,奋力开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今年江西省两会期间,江西省人大代表、宜黄县县长陈小青做客“新华全媒访谈”,与大家分享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
主持人: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今年江西省两会,您关注的话题是什么?带来了哪些建议?
陈小青: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应关注民生、传达民声。今年的江西省两会,我带来了《关于加快南昌—南丰高速项目建设的建议》。宜黄境内无铁路、无航道、无机场,仅有的一条高速也是擦边而过,交通极为不便,造成人流、物流、信息流不畅,交通问题成为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切实改善宜黄交通区位条件,助力老区高质量发展,建议尽快启动南昌至南丰高速项目建设。
此外,还有《关于支持宜黄工业园调区的建议》。近年来,宜黄县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为确保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建设,为宜黄县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我也提了一些建议。
主持人:作为革命老区县,宜黄县如何抢抓机遇,奋力开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陈小青:宜黄是革命老区、红色苏区。2023年,我们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满怀豪情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一是在培育产业体系上求突破,2023年工业经济逆势上扬,新增5000万元以上入库工业项目20个,预计全年规上工业营收完成194亿元,同比增长10%。二是在释放发展动能上闯新路,高标准打造了“智慧”政务服务大厅,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预计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46%。三是在打造美丽样板上作示范,森林覆盖率保持76.86%,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9.1%,水质达标率100%,全省唯一的宜水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四是在推进共同富裕上谋实招,主题教育期间为民办实事277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93件,2023年教育、社保、医疗等13项民生支出21.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3%。
主持人:如何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宜黄县出了哪些实招?
陈小青: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作为政府工作的“履职清单”,认真落实好民生实事。一是坚持就业优先。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2343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178人。二是坚持教育强县。县一中初中部、第三第四第五幼儿园等项目全面竣工投用,增加学位2800个,有效化解“大班额”“入园难”问题。三是坚持文化惠民。139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和乡镇图书馆分馆、城市书房、文化驿站逐步完善。四是坚持“医养结合”。加快推进了县人民医院新院、曹山中医医院和曹山国际康养中心建设,对全县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推进健康宜黄建设,着力打造健康中国“宜黄样板”。五是坚持创新治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得到有效提升,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事治安、盗窃警情、交通事故总数分别下降22.16%、19.37%、43%,社会治安更加和谐稳定。
主持人:宜黄县围绕建设“美丽幸福宜黄”总体目标,有哪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脚踏实地的实践?新的一年,宜黄县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
陈小青:宜黄境内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76.86%,犹如一座天然“大氧吧”,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新的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激活宜黄生态禀赋和森林资源,在山水上做文章、在生态上下功夫,壮大“美丽经济”,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先行示范区。
一是持续提升“含绿量”。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确保PM2.5年均浓度、空气优良率持续向好;出境断面水质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是持续提升“含金量”。深化全省碳达峰试点县建设,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严格执行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因地制宜推广林药、林菌、林油、林禽、林畜、林果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积极开发禅宗文化、中医养生、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打造“养老、养身、养心、养性”的生态康养品牌。
三是持续提升“含新量”。深入推进“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行动,践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推动“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金融”快速融合,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绿色低碳生活氛围,促进生活方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