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华网
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3 07/19 16:32:06
来源:江西日报

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字体:

  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建设教育强国,必然离不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把握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时代方位、基本方略、实践方案、工作方法。

  ●明确前进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教师教育,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

  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担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重大使命,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着力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标定时代方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个德既有个人品德,也有社会公德,更有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大德。要深刻认识师德师风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前提,牢牢把握“师德师风是各类评优评先的第一标准”的深刻内涵,立师德、正师风、铸师魂,牢记初心使命,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潜心修业治学,规范从教行为,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引导广大教师坚守师德师风底线,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修好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大德,严格约束自我、规范职业行为、强化道德引领、严守纪律规矩,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高尚道德情操的践行者,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促使学生在优良师德师风的耳濡目染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德润人心中涵养大爱大德大情怀。

  ●坚持基本方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教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支撑,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保障。一体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打造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养过硬、育人水平高超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先行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与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既要回答现代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又要回应建设教育强国这一核心课题,还要解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一时代命题。

  要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打造服务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师范体系,推动教师从相对固化的教育思维习惯转向不定式思维方式,坚持终身学习和跨专业学习,推动教师学历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业务能力从单一型到全能型、教研水平从经验积累型到科研开拓型、专业发展从终结型到持续型转变,让广大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让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呈现出有质有效的趋势、提质提效的态势、高质高效的气势。

  ●把握实践方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教育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质量,还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重要功能。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教师教育体系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师“量”的需求,因而教师的“质”就自然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新焦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和鲜明特征,这对如何打造中国式现代教师教育新样态提出新的要求,也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方案和时代选择。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现代化发展进程,高水平普及、高质量公平、高标准课程、高素质教师、高水平治理等内容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回归育人本真,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为支撑,以技术理性、终身学习和文化传承为目标,打造“教科研”三位一体的连贯式教师教育,构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推进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机衔接、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发展,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发展一体化的教师成长成才链条,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完善工作方法,引领教育迈向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分作出“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这体现了数字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在教育数字化变革的大背景下,教师教育面临诸多新机遇新挑战,亟需进行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地、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与教育模式深刻变革,以顺应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提出的新趋势。要坚持问题导向,在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优化升级教师培养体系、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探索形成人工智能支持的“研训行”一站式、一体化教师教育发展模式,致力于引领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真正迈向现代化、专业化、高端化、融合化和协同化。

  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获得“已知”,还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要聚焦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持续探索师范生“人工智能+教育”的培养范式,使教师在数字时代、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更强的创新性。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整体变革和教学迭代升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底蕴及现代中国气质,能够适应和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王金平 作者系南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纠错】 【责任编辑:谭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