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记者:彭昭之 范帆 孙青
新华社南昌2月9日电(记者程迪 范帆 周蕊)每一位留下来就地过年的人,心里都有一座紧密连在一起的“双城”:你在这头,家乡在那头。
切切游子意,依依故乡情。世界再美,家的味道依旧是最难舍的牵挂。
年关将至,身在福建厦门的辅警何燕平收到了一尺见方的纸箱,寄件人是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政府。打开一看,里面满载着家乡的“味道”:一斤手工挂面、一包水北米粉、一份烤烤圆子……
在何燕平老家水北镇,这些特产是家家户户春节餐桌上的“标配”。对于水北人家来说,这就是“年味”。以往回到家乡过年,何燕平都要把这些美味轮番尝遍。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选择就地过年、坚守执勤岗位的何燕平,以为自己今年无缘这份“年味”。他不知道的是,远方的家乡依然惦念着他。
“我们希望能做点什么,让游子感受到家乡的牵挂。”渝水区委常委、水北镇党委书记谢淘说,镇村干部走访时发现,不少本该踏上归程的水北游子配合疫情防控选择就地过年。
眼看春节临近,镇村干部紧锣密鼓地在网上征集信息、采购土特产、打包发货。不到一周时间,500多个故乡礼包从水北镇发往全国各地。
“双城”的两头,虽然无法面对面,但心与心紧密相连,人们在“云上”相聚。
春节前,在上海工作的崔尚福早早将年货寄到了江苏徐州家中——给8岁大儿子的两套试卷、2岁小儿子的零食,还有他们的新衣。
往年春节都会返乡的崔尚福,今年将与爱人在上海度过春节。加班、与工友聚会……就地过年的行程也安排得满满当当。
2日中午,崔尚福趁着中午工休,在爱人与孩子老人视频通话的时候,给孩子们准备了几句新年祝福。他想在大年初一,等孩子们一起床,就视频送上这段祝福。
“儿子崔暖,爸爸妈妈今年因为疫情,不能回家陪你过年了。你要好好照顾好自己,也帮爸爸妈妈照顾好爷爷奶奶。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老师说你很粗心,希望你改掉粗心的问题。爸爸希望你和弟弟崔旭在以后的日子里,开开心心、健康成长。”崔尚福在视频中说。
在上海读书的王玉凤的家乡是安徽省池州市,刚满20岁的她,准备与朋友在上海过一个特殊的春节。
“一定要有家乡的特色‘米饺子’。”王玉凤提前规划起了年夜饭菜单。“‘米饺子’个头比一般饺子大,外皮是米做的。”王玉凤说,她从小过年就跟着家里人一起做,今年打算与朋友一块尝试复刻童年的味道。
“听家人说,得知我不回家过年后,不会上网的奶奶特地让其他家人帮忙,把红包提前‘屯’到了‘云端’,为了给我一个惊喜。”王玉凤笑着说。
这个春节,愿就地过年的你,有爱有暖有牵挂,也有独自绽放的勇敢与坚强。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